一、研究背景
在“大众创新创业”的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作为人才出口的重要场所,应用创新创业教育,大力推进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促进高等教育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而且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期战略意义。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在于突出专业特色,全面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构建生态模式,努力构建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拓宽实践路径,努力为校内外高水平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实践平台;完善支持体系,积极落实创新创业教育服务扶持政策。
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大众创业和创新的主要力量。他们不仅要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还要致力于创新创业,提高实践能力。创新创业是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生反映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园区和大学科技园区,重点建设若干大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可以看出,国家高度重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鼓励根据学校情况采取措施,探索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人文素质综合发展的人才培训模式,全面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为了解当地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对安徽省多所高校进行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模式,分析创新创业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对策研究,为应用型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完善和创业教育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意义
大学生新创业精神是创新素质和创业能力的直接体现。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是高等教育完成人才培养的任务,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内容。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技能是实现大学生从知识向应用转变的关键。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施一系列与创新创业能力培训相关的实践教学活动,优化大学教育培训模式,使专业课堂教育和课外综合教育形成创新的人才培训体系。此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也有利于顶尖人才的脱颖而出,从而提高人才培训的质量。促进学校教学、科研、科技发展和社会服务的整合,提高高校社会服务能力,促进教师加强科研能力,促进教学,促进教师科研水平的进步。
三、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近年来,国内高校逐渐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积极开展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加强了对教师建设和物质安全的投资和培训。但客观地说,安徽省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研究较少。现在有些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只是遵循省外的其他葫芦,没有考虑到更多与大学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在我省高校的实践中仍存在许多问题。
(1)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匮乏,实力薄弱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强、综合性强的学科。现有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大多是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教师和辅导员。他们有一定的就业指导理论基础和学生的教育管理能力,但对创新创业知识的讲解只停留在书本上,片面,与学生分享的案例和实践经验不多。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不仅在数量上不能满足需求,而且在专业能力和实践经验上也远远落后于创新创业教育本身的要求,导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缓慢。
(2)创新创业教育定位模糊,未形成专业课程体系
由于创新创业教育定位模糊,安徽省多所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的一部分。在课时安排和教学内容上,大多数教师注重对大学生职业生涯的教育和引导,忽视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由于缺乏创新创业的实践经验,一些教师没有形成专业的课程体系,甚至一带而过。一些教师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针对少数学生的创业实践和就业行为,忽视了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培养,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一些学生自主创业的积极性,使他们无法获得更多的创新创业理论和实践机会。同时,高校将创业教育等同于创业实践,仅限于创业实践水平,只注重创业教育中实践技能的培养,忽视创新素质的培养,缺乏上升到概念指导水平的教育。
(3)校园创新创业氛围不强,学生创新创业热情不高
一些高校不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重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他们在资金、设备、人员、时间等方面没有提供相应的硬件保障,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此外,创新创业活动形式单一,设计粗糙,实际影响不大。一些高校的创新创业活动只停留在表面,创业论坛、创业竞赛等活动内容相似,形式单一,没有创新意义。此外,创新创业协会利用率低,渴望创新创业的学生缺乏良好的沟通平台,也导致学生缺乏创新创业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