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我国高等教育地方化现状

我国高等教育地方化现状


在了解高等教育地方化意义的基础上,系统了解我国高等教育地方化发展现状,为明确地方高等教育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1)我国高等教育地方化取得的成果


1985年提出的《中共中央P在教育体制改革中的决定》、1993年提出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199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2010年提出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5年讨论的《教育法修改一揽子修正案(草案)》、在2016年通过的《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实施细则》、《营利性民办学校监督管理实施细则》等一系列国家政策法规的推动和规范下,我国高等教育地方化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5]。


1.大众化教学特点逐渐显现


随着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机构凭借自身的知识和人才资本优势,逐渐从边缘经济和社会地位向社会经济中心地位转变,换句话说,地方经济促进高等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地方特色,在高等教育地方化发展过程中,地方高校数量迅速增加,推动传统精英教育逐步实现向大众教育阶段的过渡[6]。根据教育部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计划公布的数据,2016年全国各地普通高等教育院校共招生3253900人,2016年中央部门所属普通高校共招生486356人,中央部门所属普通高校招生人数仅占地方普通高校招生总数的14.9%左右,共招生人数达到3740256人,2000年,中央所属高校和地方所属高校招生人数分别为82000人和638000人,分别减少0.41倍,增加5.1倍,总体增加约2.57倍。可见,在高校地方发展过程中,我国高等教育普及的总体趋势得到了加强。   2.地方高等教育地区特色逐渐显现


服务地方社会经济是高等教育地方化的主要目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等教育地方化与地区特色的关系,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7]。在市场经济体系不断完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特殊阶段,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人才供应和人才技术水平,决定地方政府提高高等教育投资,优化高等教育体系环境的主动性,地方高等教育在区域发展中的社会地位不断上升。此外,现阶段,在高等教育地方化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是最重要的管理和投资责任主体,促进了地方高等教育与地方社会经济的出现。后者为前者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发展环境和需求导向,前者为后者提供了动力关系。在这种互动关系的作用下,高校地方发展不仅可以获得预期的社会功能,而且具有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需要注意的是,要确保高校地方化发展满足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积极建立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导、多层次、多类型高等教育并存的高等教育体系,推动传统学术院校向应用型转变。


3.相关机制不断完善


根据我国相关政策,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行业部门体系逐渐消失,传统分割、权责混乱的管理体系被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体系所取代,地方高等教育机构由传统的补充角色转变为独立管理角色,具有高校设置、独立招生、学科专业建设自主权,为高校地方化发展创造条件[9]。此外,在我国高等教育地方化发展过程中,逐步认识到传统过渡依赖政府财政支持的投资机制的灵活性和抗灾性,积极探索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有意识地降低政府财政支持在高等教育投资中的比例,提高地方高校的融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为高校地方化发展奠定了基础。现阶段,在地方高校投资资金中,中央政府拨款、地方政府拨款、学生学费和学校自筹资金占总资金的1.92%、46.15%、27.94%、23.99%左右。


(2)我国高等教育地方化存在的问题


虽然现阶段我国高校在地方化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许多问题。要促进高校地方化发展,必须全面了解现阶段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办学经费仍存在紧张问题


虽然现阶段通过调整投资机制,在高等教育地方化发展过程中,积极筹集其他渠道资金,但地方政府投资仍占总资金投入的46.15%左右,甚至部分贫困山区达到54.17%以上,直接导致地方岛等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对政府投资依赖性强,整体资金投入紧张,这也是一些地方高校在建设中负债数亿甚至数十亿的主要原因[10]。如果在高等教育地方化发展过程中,不仅能有效解决财政问题,还能盲目地将财政问题转移给学生,只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秩序,不利于高等教育地方化发展。表1显示了2010年至2016年中央部门普通高校和地方普通高校的平均资金,可见地方高等教育院校与中央部门普通高校的平均资金差距越来越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受资金限制,地方高等教育院校的教学质量逐渐低于中央部门普通高校。


2.地方化发展过程中同质化问题严重


由于现阶段高等教育地方化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受地方教育特点把握不清、高等教育发展经验有限等因素的限制,现阶段高等教育地方化发展过程中,同质化问题十分突出。高等教育地方发展趋势大多定位为学术研究型人才培养,而忽视了地方专业人才。这种同质化的高校发展趋势不仅会削弱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而且不利于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违背了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11]。近年来,我国在认识到这一问题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型,自觉加强“双用型”教师建设,但这一问题仍然普遍存在。



3.地方高等教育院校整体发展不平衡


虽然我国现阶段认识到高等教育地方化发展的重要性,但在“扶优保重”的发展原则下,地方高校与中央部门普通高校的差距越来越明显,大量的教育资源集中在中央所属的普通高校,而地方高校中,只有部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市建立的高校发展相对突出。需要注意的是,除国家政策外,不同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与教育设施建设水平的差异也是影响地方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因素[12]。比如截至2016年,仅北京、天津就分别建立了91所普通高校和55所普通高校,而山西省近80所普通高校、内蒙古自治区53所普通高校、海南省16所普通高校等。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