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命教育的价值追求
在我国,生命教育属于进口产品。生命教育活动进展较晚,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大陆在学校教育领域推出了生命教育实施纲要和课程计划,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教育实践领域对生命教育理念的重要性。结合我国生命教育理论和实践领域的研发,一般认为“生命教育以捍卫生命尊严、激发生命潜能、提高生命质量、实现生命价值为核心,其起点是保护生命,拥有健康的生命”[3]。生命教育无疑更贴近教育的本质和主题。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把自然人培养成社会人的过程,教育的最终价值是“让人成为真人”。每个学生都是有生命的个体,“生命是教育的基础,是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安身立命的基础”[4]。然而,长期以来,教育者从社会标准的角度来考察个人的作用和价值,这往往会导致对个人生活质量的漠视。生命教育更能体现人文关怀,它面对个人生活,进一步关注生活,努力提高生活质量。
(一)生命是完整的
从传统教育的角度来看,功利主义教育抑制了学生的主观性,导致了学生的生活困境,如迷失、困惑和焦虑。鉴于这种情况,生命教育倡导者以“个人生命的完整性”为基本起点,即个人生命应该完全包含两个维度――自然生活和社会生活。这两个维度是完全统一的,偏离任何维度都会使个体失去生活的平衡感,甚至导致难以想象的教育悲剧。
第一个维度是自然生活。人们首先作为自然生命存在于这个世界上,这是一种身体上的自然存在。虽然人是一种自然存在,但它是一种特殊的自然存在。人类的自然生命与其他动物有很大的共同点,但人类的自然生命具有本质的特殊性,即人类自然生命的非特定性和可塑性,使人们能够超越束缚,达到其他动物无法达到的境界。由于人类自然生命的基础,生命教育的概念认为,教育必须首先保护人类的身体。因此,学校教育中的一切行为都必须按照学生的身体规律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不能损害学生的身体,损害学生的身体发展。不允许对学生身体进行不正当的惩罚或鞭打,只关注学生智力发展而忽视学生身体发展的教育模式也应受到批评。
第二个维度是社会生活。人在自然生活中是不确定的,有超越本能的能力,而人在精神上的超越更为明显。人是有精神、有精神、有情感、有记忆、有认知的社会生活。人在社会中的生存不是动物式的身体生存,而是具有知识、道德和精神的社会生存。
生命整合的概念强调,教育的基本使命是保护和培养学生的身体,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智力和性格。因此,生命教育者提倡在保护自然生命的基础上发展社会生命。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优秀的智力、健全的精神、健康的心理,培养学生完美的性格,使学生成为“完整的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2)生命自由
如果生命教育是基于生命完整的概念,那么追求生命自由和个性独立是生命教育最响亮的口号,因为如果学生想要健康和舒适,他们必须给他们一个自由和舒适的教育环境,并合理地承认他们的自由个性。
根据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人类与其他物种的区别在于自由和自觉的劳动。如果没有,人就会被异化。因此,只有自由学习才是真正属于人类的学习。强迫学习和教育不仅是教育的异化,也是人类的异化。诚然,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自由也会让我们犯错误,但自由也给了人们最大限度地纠正错误的可能性,而强迫或压迫学生则无助于他们获得新的知识和纠正错误。
生命教育思想倡导个性解放和生命自由。生命教育对自由的追求,首先是将儿童从成人的控制中解放出来,让儿童在教育活动和课堂教学中获得自由的教育环境。20世纪初,杜威领导的进步主义教育活动在批判传统教师中心和成人控制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就是生活”的思想,主张给学生一个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从而进一步解放孩子的心灵、手脚,回归生活和个性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