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构建励志教育课程体系

周恩来不仅是当代青少年普遍认可的思想道德修养模式,也是当代青少年备受推崇的英雄之一[1]自2009年以来,学校和周恩来纪念馆充分利用了伟人纪念馆德育基地的教育和辐射作用,注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弘扬周恩来精神为核心,深入挖掘“为中国崛起而学习”的励志教育内涵,积极探索励志教育活动在人才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开展多层次、内容丰富、效果明显的中小学生励志教育活动。


一、“周恩来班”的创建与发展


学校立足德育优先教育原则,坚持周恩来精神教育和培养学生。我们以周恩来少年时期的誓言“为中国的崛起而学习”为校训。经过不断的理解和提炼,我们把周恩来少年时期形成的“热爱祖国、雄心勃勃、品德高尚、勤奋好学”作为励志教育的核心内容,采用活动化、系列化、课程化的教育方式,将总理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建立各学段相互衔接的励志教育课程体系。


通过活动的系统整合,东北育才学校逐步形成了以周恩来班为榜样的励志教育体系和框架。周恩来班作为学校开展的特色活动之一,不仅注重学生的个人成长过程,注重中队的整体励志建设,而且对每个中队励志教育成果的最高评价。实践证明,将“周恩来班”这个伟大而辉煌的名字作为最高荣誉授予一个集体,极大地鼓励和激励了年轻一代。


二、构建励志教育课程体系


鼓舞人心的教育“为中国的崛起而学习”,其课程建设的标准化、完整性和科学性尤为重要,这与“道德培养”德育目标的实现有关。鼓舞人心的教育课程主要围绕五种形式设置:一是以课堂为课程建设的主要位置,实现课堂励志教育的深度渗透;二是以科学学科设置为鼓舞人心的教育课程载体,固定和巩固鼓舞人心的教育课程实现的基础;三是以主题鲜明、形式创新、成效显著的鼓舞人心的教育活动为突破点,将教育内容融入活动,实现鼓舞人心的教育过程的独立、体验、内化和传播;第四,以周恩来中队的班级文化和管理体系为方式,鼓舞人心的教育课程规范化、微观化、精细化;第五,确保鼓舞人心的教育课程过程的有效性、评价科学和课程建设的持续创新和发展。


三、开展励志活动的方式方法


学校坚持“教育第一,德育第一”的教育理念,树立校本优势,优化学校教育资源,依托校园特色文化“中国崛起阅读”总理精神内涵,以学生发展指导为主线,以国际理解教育为核心内容,以“周恩来班”为载体,开展特殊教育、纪念日教育、仪式教育、课堂教育等形式,引导青年成为具有当地感情和国际视野的顶尖创新人才。


(1)以特殊教育为亮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报国情怀


每年根据共青团和少先队建立的教育主题开展“周恩来精神”励志教育主题活动,是东北育才学校的德育特色。2010年,辽宁省“为中国崛起而学习”励志教育活动启动仪式开幕,与全省21所学校建立了周恩来精神励志教育联合学校,通过展览进入学校开展总理精神宣传活动,在全省掀起了“为中国崛起而学习”的青年励志教育活动热潮。2013年,东北育才教育集团300多名学生代表举办了“为中国崛起而学习,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的主题纪念活动,回顾了总理的誓言。2013年暑假,东北育才青年工作委员会和《沈阳晚报》在全市举办了“为中国崛起而学习”的主题论文活动,得到了热烈响应。


(2)以伟人纪念日为重点,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在周恩来逝世日、诞辰日和与周恩来有关的特殊节日,班级举办了各种纪念活动,以纪念周恩来总理。纪念馆利用丰富的历史事件和图片资料,组织临时展览、校报专刊编印等学习资料,开展主题鲜明、生动直观的宣传教育活动。“认识总理、学习总理、爱总理”、“总理在我心中”等一系列教育活动,通过讲故事、演讲、知识竞赛、看电影、征文、参观等形式,引导学生向总理学习,树立“为中国崛起而学习”的崇高理想。


(3)以仪式教育为关键点,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每年组织学生参观周恩来纪念馆,在课堂上招募和培养学生志愿者担任评论员。同时,通过广播电台、电视台、“东北育才报”、主题班会、团队会议、升旗仪式等渠道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组织开展入团、入队、入党宣誓、重温入党誓词等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纪念馆成为中小学生缅怀先烈、树立理想的“第二课堂”。


(4)以课堂教育为切入点,将励志教育融入课堂建设


学校注重将励志教育融入课堂,利用伟人精神创新课堂文化建设。在课堂建设中体现励志教育元素,在语文教学中践行爱国主义教育研究,让学生在对伟人思想的敬仰和追求中健康成长。同时,学校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开展职业教育,让学生在书香中体验伟大的抱负,在经典中体验生活;在领导素质训练营中,领会领导精神,在实践中展现领导风采;学校少先队和团委还组织班级参观高新技术工厂、农业示范区、法院、养老院等社会机构、领事馆、政府等社会职能部门。大爱不言,润物无声,励志教育活动已成为一种价值导向和行为导向,唤醒学生在无声中的责任和担当。


此外,为了发展学生的道德智慧,塑造学生的创新人格,学校还将生活和现实社会的道德热点和困难作为德育活动的对象,引导青年走出课堂,深入社会,了解社会,体验生活,积极开展“爱心教学”、“农村调研”、“志愿服务”、“保护母亲河”、“关爱空巢老人”等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调查、分析、讨论、评价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在道德模范分享会活动中见贤思齐。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生活的纽扣应该从一开始就扣好。多年来,学校坚持将周总理“为中国崛起而学习”的大爱大责精神与培养各行各业领导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相结合。通过营造积极的班级环境,“周恩来班”的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感知和理解自己的行动,真正将学习总理的精神内化为心外化,成为学生思想的引导、精神的追求、价值的坐标和行动的引导。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