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9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加快,中国逐渐融入世界文化,让世界人民感受到汉语的魅力。中国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对外汉语教育也逐渐显示出重要性。中国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500多所孔子学院,在国外学习汉语的学生将超过1亿人。推进汉语国际化战略不能完全借助学校,而是依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遗产作为支持,让世界人民欣赏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衡量一个国家的文化辐射不是由经济能力决定的。日本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其经济实力远远优于中国,但世界上学习日语的人数却不到学习汉语的十分之一。中国正处于一个文化多样性的世界。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研究对外汉语教育的价值取向,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对外汉语教育质量,促进不同文化的融合与交流。因此,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进一步解读现代对外汉语教育的价值取向,可以使教育与文化充分结合,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进步,不仅提高了我国对外汉语教育的质量,提高了自身的教育价值,而且弘扬了不同种类和风格的文化,实现了全面发展。
文化多样性视野下的对外汉语教育
文化的定义一直有不同的看法。在中国经典《易经》中,它是一种集知识、信仰、艺术、道德、习俗于一体的生活习惯。文化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一种群体认识,是用来区分其他群体而创造的。至于语言和文字,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在生活和劳动中使用的物质和精神的载体。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思维特征,文化孵化了一个民族的思维特征和认知。可以说,语言是文化外套的配饰。不同的语言代表不同的配饰,但文化有一些共同的特点。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可能会制约语言的演变和进步。语言作为一个民族的象征,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也代表着一种文化的发展过程。一个民族是由语言组成的,语言仍然是接触一个民族特征的关键[1]。
人类社会由不同的文化组成,不同的文化相互碰撞和理解,每个文明的独特魅力构成了辉煌的人类文明。价值观是一种文化的核心观点,即文化之间的差异在于价值观的差异。对生活的不同看法也是文化的价值意义。一种文化将体现在人们的生活、意义和理想中,形成符合自己文化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每个民族或文化部落都会有一个最常见的文化传统标准来衡量群体中人们的行为、言行是否正确、恰当。用文化让每个人都明白什么样的价值观是正确的,符合自己的文化观念。
来自不同文化的人有不同的文化观念和做事模式,这就会导致不同文化之间的差距。一件事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比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老年人,文化中有很多礼貌的话语。老人在家里被称为“老寿星”、“老佛爷”等。,在公共汽车或公共场所会特别尊重老年人。但在国外,可能没有这样的观点,认为给老人让座是一种不尊重,认为老人没有力量,没有生活能力。与衰弱有关。因此,人们会把自己熟悉的、认为正确的习惯和新方式作为做事最正确的方式。但是,把自己的文化凌空放在其他文化模式上,会使文化失去沟通能力,阻碍文化之间的沟通。
中国有56个民族,世界上有1883个民族。世界各民族的人口差异很大。汉族等人口较多的民族只有几十个。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文化是多样化的,所以文化的多样性是世界文化的特征。
在对外汉语教育中,首先要制定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独立存在。因此,失去语言作为载体的非物质文化不能弘扬文化。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汉字、发音和语素,而且没有汉文化的影响,就不能得到中国文化传播的积极影响。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必须注意――文化教学[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