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在认定标准上尚未形成完全统一的认识。符合县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保障机制尚未完善。对于“双师型”教师的资质、作用和意义,以及如何完善和完善“双师型”教师的建设,有必要制定合理的评价体系和保障机制。这样的制度至少有两个功能:一是有利于提高“双师型”教师的素质,能够及时为教师提供反馈信息,让教师在教学活动和目标制定中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的成长和提高;二是有助于为学校在就业、晋升、奖惩、薪酬等方面提供客观合理的依据。
1、建立合理的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的建立应以县城自身的能力和客户条件为基础,建立符合中等职业教育特色的体系。对“双师型”教师建设的评价大致从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理论的教学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学历和专业资格证书等方面进行评价。
1.评价体系的建立是对“双师型”教师自身知识、能力、素质和实践专业技术能力的综合评价。教师的品行和道德会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学生将直接面向社会,教师的职业道德在“双师型”教师建设的评价体系中尤为关键。
2.专业理论是“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也必须具备教师资格证书。专业理论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文化素养。拥有专业理论和教师资格证书是保证“双师型”教师具备良好教育教学能力的基本保证。具有专业理论和教师资格证书是“双师型”教师建设评价体系不可或缺的。
3.实际操作能力是否能成为合格的“双师型”教师的真正体现。实际操作能力要求教师掌握相关专业技术,包括设施、设备、工具的使用,甚至制造产品。在教育教学中,将专业技术传授给学生,包括分解、再现和引导学生进行技术操作,并对学生的技术操作进行分析、评价和建议。实际操作能力是“双师型”教师建设评价体系中必须具备的评价标准。
4.教育和专业资格证书是衡量能否成为合格的“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标准。“双师型”教师应具有较高的专业学历、熟练的实践专业操作技能和实践专业技能。目前,对“双师型”教师的理解仍存在“双证”即“双师型”的误解。积极参与“双师型”、“双证”研究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显然是由于缺乏“双师型”教师建设评价体系造成的肤浅理解。因此,只有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评价体系,才能有效纠正“双证”即“双师型”的误解,真正建立起合格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上述观点是建立“双师型”教师建设评价体系的基础,更全面、更完善的评价体系也应包括教师的评价能力、课程建设和科研能力。还可引入学校管理者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家长评价。建立健全完善的评价体系是“双师型”教师建设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是提高“双师型”教师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
二、建立符合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建设的保障机制
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保证“双师型”教师的稳定和发展,保证合格高素质“双师型”教师的建设,需要一个符合中等职业教育特点的机制。
1.建立合理的识别机制和完善的评价体系。目前,“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还没有完全统一的识别标准。识别机制的建立有助于明确“双师型”教师的资格认证。建立合理的识别机制是将教师的知识、能力、素质和实践专业技能纳入标准考核,通过层次、层次、类型、个别等方式建立合理的“双师型”教师资格统一识别标准。识别机制的建立必须以完善的评价体系为基础,两者的结合是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建设和发展的基础。
2.建立独立就业机制,完善培训机制。独立就业机制是允许学校独立聘任教师,允许学校公开招聘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也可以吸收非师范院校的人才,丰富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完善培训机制,即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安排教师继续教育培训,鼓励在职教师积极参与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科研活动和评价活动,倡导“双教师”教师的独立培训。建立独立就业机制,完善培训机制,有助于加强“双教师”教师建设,是确保中等职业教育“双教师”教师建设健康发展和提高整体素质的有效手段。
3.建立合理的待遇和奖励机制。合理完善的待遇机制是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健康发展的必要保障。奖励机制的建立应避免岗位薪酬分配的平均倾向。合理加强对教学、科研、管理骨干的奖励,合理向“双师型”教师倾斜待遇和奖励分配。建立合理的待遇和奖励机制是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建设稳定发展和完善的重要保障手段。
以上观点作为建立保障机制的可行途径,只有落实到位,才能保证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建设的健康发展、完善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县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建设的健康发展需要真正可行、合理的评价体系和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合理的评价体系和保障机制,使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建设、发展和完善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