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过程中,“安全第一”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我国以往的事故统计来看,85%的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15%的事故是由物的不完全状态引起的。根据统计数据,绝大多数事故都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而所有的不安全行为都是由于缺乏员工无法做出正确的安全决定造成的。因此,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工能否做出正确的安全决定。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些初步和简单的讨论。
1、加强教育学习,提高员工的安全行为意识
首先要从员工的思想意识入手,解决员工安全管理意识中存在的问题。让全体员工真正从思想深处了解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从而主动将“要我安全”转变为“要我安全”转变为“要我安全”,促进员工安全决策意识的有效提高。
安全生产教育应注意结合企业特点、不同时期、不同生产阶段、阅读、学习文件、学习制度、学习演讲、学习事故案例、安全宣传栏、集中教学、张贴安全口号、安全讲座、宣传画等不同的宣传教育形式,及时更新宣传教育内容,向员工传授一些常见的安全知识,让员工在安全教育中保持新鲜,安全生产工作紧迫,使员工在工作中足够重视安全生产,始终考虑安全。
二是推进安全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提高员工行为意识
推进安全文化建设,挖掘安全文化对企业生产经营的促进作用,是引入视觉、听觉、感觉手段,丰富安全文化建设内涵,创造更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和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员工安全意识和行为的形成,促进员工做出正确的安全决策。
首先是建立正确的安全概念。安全概念是企业和团队对安全的总体价值选择,决定和影响人们的思想、实践和决策。建立正确的安全概念非常重要,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鼓励企业树立“劳动创造财富、安全效益”的安全效益理念,鼓励领导干部自觉树立“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促进生产”的安全发展理念,鼓励员工树立“爱家就是爱生活,更注重安全”的安全护理理念。
二是培养良好的安全心态。人的心态和情绪是影响安全行为的重要因素。许多安全事故不是由于人们缺乏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而是由于人们的过度情绪化。异常的心态和不稳定的情绪有时会突破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的防线,表现为安全行为的失控和错误,导致无意或故意违规,最终由错误的安全决定造成事故。
三是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要把人文管理贯穿于安全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就必须完善制度,依靠制度的强制约束,逐步养成员工的安全行为习惯,最终上升为安全文化理念,更好地延续和落实安全制度,杜绝习惯性违规。
第四,采取新的技术措施,促进安全管理手段的升级。为了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改善,必须紧密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安全科技,改造企业传统、旧管理手段,从设计、技术、技术设备确保安全生产,从硬件实现本质安全,从本质上遏制或减少重大事故提供技术手段。使企业的安全生产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大力采用先进的科技成果,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3、突出领导带头作用,培养安全生产先进意识,提高员工安全行为意识
一是突出领导作用。通过领导干部的言行,让员工真正看到、听到和感受到领导关心员工安全,高标准实践安全,感受各级领导做好安全管理的决心和毅力,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安全生产意识转化为具体行动,自觉落实安全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
二是培养安全生产的先进意识。“安全第一、预防第一、综合治理”是安全生产长期坚持的安全指导方针。“安全第一”表明了安全工作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地位。“预防第一”强调,在安全工作中应提前发现事故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技术预防措施,消除初始状态下的事故。
第一步是“先预防”。要有强烈的风险意识,通过现场检查、评价、分析判断,准确发现威胁安全生产的迹象和事故隐患,在事故发生前有效落实各项预防措施,消除初始状态下的事故隐患。只有这样,才能牢牢把握安全工作的主动性,把事故发生率降到最低。
第二步是“想在前面”。每天工作前,要坚持岗前安全生产教育,思考如何预防安全事故,采取什么方法和措施,确保安全生产。作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要不断探索研究,建立健全有效的规章制度和安全责任制,不断强化和提高全体员工素质,发现和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要做到这一点,每一位员工、每一位管理者都必须时刻处“思考在前面”,牢固树立强烈的先进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安全工作的细致、有效、有效。
第三步是“先做”。在生产过程中,管理人员应事先识别和判断可能导致伤害事故的各种因素,特别是重大事故隐患,及时采取果断措施,消除和防止事故发生。
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是一个“默默滋润事物”的过程。B在日常生产中,一点一点,不是运动,一阵风。从“人”的角度来看,从周围的小事开始,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行为意识,培养员工做出安全决策的能力,这是安全管理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