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强情感交流,注重情感教育
就初中德育而言,学生的情感交流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个方面。利用情感教育可以使德育效果更加理想[2]。需要知道的是,德育不仅要盲目说教,灌输式教育只会让学生更加抗拒。有鉴于此,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友好关系,多与他们沟通,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形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正确的指导。比如在德育课上,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讲台上大胆讲解自己的困惑和问题;你也可以在纸条上写下自己的问题,不记名地交给老师。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问题及时调整自己的德育方法,实现方法的优化。
(2)调动工作积极性,培养优秀的德育队伍
需要知道的是,只有明确各类人员的工作职责,调动全校教职工的积极性,才能充分发挥每一位德育工作者的组织作用[3]。
一是要充分调动班主任管理工作的积极性。这就需要完善班主任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规定,细化班主任的量化管理,使考核表彰奖励制度更加细致全面。同时,落实班级量化管理制度,每周对班级进行量化检查,检查范围包括学习、纪律、卫生等,检查班主任是否做好日常工作,并根据量化结果实施奖惩。学期结束后,结合每周量化结果,选拔优秀班主任。优秀班主任将在年度考核、观察、外出学习等方面取得领先,真正体现表彰先进、激励全体员工的作用。其次,要注意引导,统一要求。每周都要举办班会,班会正式开始前,政教处要召开班主任例会。其目的是总结上周的工作,交流班级管理经验,讨论如何打造优秀班级,让所有与会教师共同进步。最后,要坚持做好班主任培训工作,促进班主任工作能力的提高。学校可以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邀请专家到学校进行相关讲座,对班主任的工作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培训内容不仅包括如何处理学生的早恋现象,还包括如何防止一些学生沉迷于互联网,使班主任在处理这类班级方面更加合理得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为班主任提供在其他先进学校或发达地区学习的机会,学习他们良好的经验和做法,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
第二,要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如果学校的德育工作只依靠学校领导和班主任,就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要加强全校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意识,要求各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与学校、班主任合作,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在教育过程中,要结合学科实际,注意灵活多样的方式,充分体现自己的德育责任[4]。
第三,要调动各类管理者的教育积极性。学校要注意各类人员的管理和奖惩过程,包括图书管理员、收发室人员、食堂工作人员、门卫人员等。为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激励原则的作用,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聪明才智,进而达成教育共识,顺利开展学校德育工作。(3)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
物质文化作为一种直观的文化,直接体现了师生所处的文化氛围,具有很强的直观性。校园布局、建筑装饰、环境卫生、教学设施等都属于物质文化范畴[5]。学校德育管理水平往往直接体现在物质文化的建设和管理上。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应充分利用校园空间,充分利用以创建美丽校园为主要内容的物质文化,植树、种花、种草,聘请专业人员指导,使学校成为“园林单位”,校园整体布局、建筑装饰、教学设施更新等纯物质文化只是校园文化的一个方面,还应利用校园板报的内容形式、办公室部门布局、名言、名人肖像悬挂等校园环境的点缀,体现了全体师生的共同思想、共同情感、共同审美观等精神文化[6]。
(4)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联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除了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家庭和社会的教育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因此,要尽可能发挥家庭和社会的教育作用,学生必须依靠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对于学校来说,要坚持“先成人后成才”的办学理念,积极配合家庭和社会教育,共同努力,确保教育效果的理想[7]。每学期可邀请家庭教育专家以讲座的形式为家长提供科学指导;定期召开各类家长会,汇报学校工作情况和学生要求,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孩子的学校情况,在家和学校交流学生在家和学校情况,帮助他们在教育孩子时更有针对性。同时,与移动公司保持密切联系,加强沟通,充分发挥“学校沟通”的优势作用,实现家长与教师的沟通。每学期,班主任的家访次数不应少于3次,以便与家长一起落实和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正确指导下健康成长[8]。利用社区实践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如何融入社会,树立服务社会的意识,全面开展素质教育。
结语:
总之,选择初中德育方法将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要优化德育方法,做好初中德育工作,必须突破传统灌输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要作用,积极参与德育活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全面提供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