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和城镇化不仅带来了繁荣,也导致了草原退化、湿地萎缩、河流污染和生态脆弱。面对如此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出“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今天的高中生将是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生态文明意识将对当今社会和未来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对于高中政治教师来说,在政治课教学中要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使学生成为美丽中国的自觉实践者,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正能量,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经济生活》一书围绕经济建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主线展开。虽然市场经济承认人们有权追求自己的利益,比如消费者应该寻求最便宜的商品,生产者应该追求利润最大化。但《经济生活》自始至终坚持明确的政治和道德价值取向,包括增强学生的生态意识,形成一定的环境责任感、道德和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因此,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既有必要,也有现实的可能。为此,在“经济生活”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探讨了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策略。
挖掘教学内容,树立生态意识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先进文明状态,是一种新的文明观和发展观,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文明境界和社会形态。经济活动要建设物质文明。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不对立,而是紧密相连。没有生态文明,就没有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同时,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先进形式,也是提高物质文明的载体。生态文明理念下的物质文明将有助于消除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逐步形成与生态相协调的生产生活方式。由此可见,生态文明的内容和要求体现在人类的经济活动中。因此,在“经济生活”教学中,教师应寻求生态文明教育与教材的结合,善于分析和挖掘课本知识中蕴含的生态教育因素。通过阅读《经济生活》一书,笔者从经济活动的主体角度挖掘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树立生态文明观。
1.在个人生活消费层面,树立绿色消费观
人活着,就要消费,有消费就有物质消费。大多数传统消费关注人们的需求,忽视了消费造成的环境影响。在当代中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生活方式对生态资源和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许多数据表明,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人们的整体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消费品的数量和类型迅速增加,消费品的使用周期逐渐缩短,生活污染物排放在污染物排放总量中的比例继续上升。例如,生活污水排放量持续增长,现已超过工业废水排放量,成为我国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此外,据估计,我国城市私家车数量已超过1亿辆,增速并未下降。由此产生的汽车尾气是近期连续严重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为了满足人类的长期需求,有必要保护环境,倡导可持续消费,每个消费者都改变不合理的消费观念,成为合理的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坚持5R原则:节约资源,减少污染(Reduce);绿色生活,环保购买(Reevaluate);重复使用,多次使用(Reuse);分类回收,循环再生(Recycle);保护自然,万物共生(Rescue)。同时,我们必须反对比较和炫耀消费心理,提倡节约消费,改变“一次性消费”和“一次性消费”,反对自私的乐观,拒绝铺张浪费,珍惜一切,尽量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在企业生产经营层面,树立生态生产观
不同的生产方式创造了不同的生态环境。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是生产方式的直接实践者。企业的生产方式对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资源约束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与许多企业严重落后的生产方式密切相关。有些企业经济效益好。然而,他们用大管子把废水直接排到河里,用大烟囱把废气直接排到空中。毫无疑问,这些企业的利润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其实,企业追求利润是可以理解的,但企业家要“流淌道德血液”,不能杀鸡取卵,利润要建立在环境污染的基础上。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也要承担社会责任,充分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的底线,生产优质产品,提供优质服务,满足人们的需求;为应对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企业要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为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作出自己的贡献。
为此,企业应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决心投资技术创新,培育和发展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新兴产业,依靠政策支持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改善和改造传统生产方式,发展循环经济。这不仅可以减少资源的占用和浪费,节约生产成本,而且可以建立良好的声誉和形象,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为美丽中国的建设奠定基础。
3.在国家发展战略层面,树立科学发展观
如今,中国的GDP连续20年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已成为世界第二。然而,我国多年的经济发展是以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浪费为代价的。一方面,自然资源利用率低,中国GDP能耗增长是日本的13倍。另一方面,环境污染严重。到目前为止,环境和生态的承受能力已经达到了极限。比如水资源问题,全国70%的河流污染严重,50%的城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如果计算环境和资源成本,我们的年度经济增长将入不敷出。这显然与我们要建设的鸟语花香、碧水蓝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中国有很大差距。
因此,政府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过程中应发挥主导作用:一是政府倡导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转变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充分发挥财税调节、生产消费的作用,达到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效果。例如,财政可以倾向于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行业,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国家可以通过征收资源税、消费税和排污税来抑制生态破坏。三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制定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产业政策,加强宏观调控,改变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推动全社会进入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轨道。四是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