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儿童行为习惯培养中存在误区

一、前言


很多人对社会犯罪率、青少年暴力倾向、不良行为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关注。许多调查显示,一些孤儿和单亲家庭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更容易出现一些错误的行为,这可以归因于他们年轻时对行为观念的教育不完整。由于家长不重视对孩子幼儿行为规范的指导,这些孩子在后期成长过程中的认知和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


二、儿童行为习惯培养中存在误区


(1)孩子的父母过于溺爱孩子,纵容他们的行为


上个世纪,经历过炮火洗礼的中国涅槃重生,经历过艰难岁月的人更珍惜生命,观念也在潜移默化地变化,导致人口快速增长。此外,后来的政策导向减少了家庭中新生儿的数量。很多家长和老人都很爱家里的孩子,孩子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他们不在乎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也不愿意批评一些错误的做法。这种无原则的娇惯导致家长过于关注孩子身体健康的发展,具体表现在家长拼命为孩子补充营养,觉得自己的主要职责是让孩子吃得好,穿得好,不生病。这种轻视行为习惯的培养导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导致了一些心理和行为问题。


(2)儿童工作缺乏主动性,自理能力差


今天的孩子缺乏与人沟通的能力,很多时候性格内向,对自己的一些行为或做法有疑问,也不愿意与老师沟通,工作缺乏主动性,不能展示自己的行为,也不善于展示自己的优势和优势,一个人的主动性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可以展示一个人的行为,可以为他人的行为指导提供依据,孩子应该积极纠正自己的行为习惯,对老师和家长提出的问题保持积极的态度。现在许多孩子的自理能力很差,表现在他们不能自己穿衣服,自己吃,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所以他们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


(3)对其行为的培养方法不当,过于偏向智力


不得不承认,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经济条件也改善了,但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市场上各种培训课程混乱复杂,许多家长只是想培养孩子成为领导者,不考虑孩子的承受能力,儿童到各种补习班,提高智力,但儿童行为习惯不指导,或教育方法错误,使整体教育方向错误,不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过度关注儿童智力发展的背后,隐藏着情绪冷漠、意志薄弱、道德品质差、性格孤僻等非智力因素的危机。事实上,在儿童家庭教育中,儿童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儿童未来成为材料的一个非常必要的条件。


3、儿童良好行为培养途径的探索和建议


(1)在游戏中指导孩子的行为习惯


现在很多人对孩子的行为教育有两个极端,要么倾向于宠坏孩子的所有行为,要么倾向于对孩子有严格的要求,以非常严格的态度继续批评和引导孩子。孩子会有玩耍的倾向,对孩子的指导和教育离不开游戏。他们可以在游戏中引导孩子的行为。这种方式更容易被孩子接受,也可以被习惯溺爱孩子的父母接受。观察孩子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的行为,引导和改变一些不合适的地方。在游戏中,孩子们心情愉快,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通过游戏的活动过程,孩子们可以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容易形成一些好的品质,在游戏的物品分发中传播谦逊、礼貌和尊重他人的行为。


(2)注意细节,及时给予肯定,激发主动性


经过长时间的生活和工作,我们每天都处于忙碌的状态,无法及时发现一些行为的小细节,而行为的细节对孩子来说是一种试探性的尝试。如果家长不表达自己的细节,孩子会认为是默许的态度,所以要注意孩子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和行为,做出一定的评价和指导。教育孩子的行为后,下次做出正确的行为后,一定要肯定和表扬。孩子们非常重视自己的肯定和表扬,鼓励他们坚持下去。在表扬孩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正确的,什么样的行为是错误的,鼓励他们及时达到预期的效果。


(3)为儿童树立行为榜样,注重行为启蒙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对于成年人来说还是一样的,那么对于孩子来说,榜样就是一种特殊的存在,所有的行为准则都会跟上这个榜样。榜样可以来自老师、家长或幼儿园的孩子,但家长和老师是最直接的榜样,他们必须言行一致,在对孩子提出行为要求之前,他们必须先这样做。榜样带来的启蒙教育比干巴巴的说教行为教育要好得多。孩子的培养不能局限于智力的发展,最重要的是全面发展,才能实现孩子的未来。孩子是白纸,模仿能力强。孩子在模仿和延续别人行为习惯的同时,没有辨别对错的能力,这就要求家长纠正自己的行为习惯,让孩子学到一些好的行为习惯。


四、结语


每个组织或种群都有自己的行为准则,这是不允许打破的规范。所有动物在幼年时都有最强的学习能力。我们应该在孩子的幼儿时期对他们的行为习惯进行启蒙教育,因为在他们的认知观念形成之前,孩子的可塑性是最高的,可以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形成一个标准,比如礼让别人的行为,保持谦逊的态度。这是一件可以造福他们一生的事情。我们应该用言行教育孩子。毕竟,父母是接触最多的人,父母的行为习惯会直接引导孩子,以父母的行为为标杆,在潜意识层面做出改变。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