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企合作概念分析
校企合作是指世界上的合作教育,即合作教育,是中国学校与用人单位合作培养学生的教育模式。例如,德国的双重体系、英国的“三明治”和澳大利亚的TAFE体系都是校企合作发展职业教育的成功模式。
因此,在我国,所谓校企合作,是指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是教育机构和行业在人才培养、科研和服务技术等领域开展的各种活动,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从广义上讲,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是指高职院校与企业在相关人才培养和培养方面的合作;狭义上讲,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利用学校与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
二、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实践简介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商业流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高职院校。现有9所学院和5个系,有1.5万多名学生。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一直抓住高职教育和企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成立了对外合作办公室、现代服务职业教育集团,与各部门密切合作,多年来不断探索各种形式的校企合作。2009年,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各部门共有72个合作项目。
以下是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主要校企合作模式的简要介绍
(1)订单式
所谓的“订单培训”是基于企业就业需求,学院和企业共同设计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制定培训计划和教学计划,为企业“定制”人才。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与江苏五星电器、天佳空调、宏图三胞等15家大型企业合作,纳入计划招生、中国平安保险、中国移动、金盛集团等企业,开设“2+1”定向培训班,学院和企业共同负责学生培训。与南京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彩色物流)合作,参与南京市政府重点项目建设――华东地区最大的农副产品配送中心在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设立了“中彩物流培训学院”,实施订单培训。
(2)共建培训基地
校企共建培训基地是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教育资源,为全面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整体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创造条件,该模式可以弥补学校资金、场地不足等问题,使理论教学更接近实际生产,可以弥补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完成“学生”到“企业员工”身份转换,为企业节省岗前培训成本和时间。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已建成流通现代工程、食品营养安全两个国家培训基地;老年工业人才培训、数字媒体和现代商务两个省级培训基地;三菱重工空调人才培训、汽车技术和服务两个企业投资培训基地。同时,2010年5月,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国十大连锁企业、中国企业500强(华润)苏国合作,共同打造3万平方米连锁经营和现代流通培训基地,每年安排6万名学生实习天,实行365天轮班、轮岗培训,校企共同安排专业人员组成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双方合作建设“流通现代化培训中心”、“(华润)苏果发展战略研究所”、“连锁经营培训学院”、“(华润)苏果班”,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学院聘请(华润)苏果骨干担任专家和教师。学院每年派教师到(华润)苏果工作。
(3)校企一体化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在江宁校区建设了“180大学生创业广场”,面积2.1万平方米。学院提供场地和智力资源,企业提供品牌、资本和市场,由学生创业。同时,积极引进品牌企业和项目,使“模拟培训”成为“全真实培训”。
三、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SWTO分析
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Qpportunity)、威胁(Threat)。
(1)优势是指能够使组织获得战略领先和有效竞争的内部因素或特征。
区域优势:江苏省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位于江苏省会南京,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现有江宁、光华两个校区,占地1000多亩,建筑面积35万多平方米
政府支持优势:2008年成为江苏省首批13所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学校。
办学历史渊源: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1952年,被誉为“江苏商业黄埔军校”和“现代服务人才摇篮”。自58年前成立以来,为商业流通和现代服务业培养了7万多名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骨干,其中一大批已成为成功的企业家和企业家。
职业教育集团优势:2005年,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成立江苏现代服务职业教育集团,成员单位100余家,包括学校企业。
(2)劣势是指负面因素和内部不可能性,给组织带来不利,导致组织无法实现目标。
教师与教学: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师资力量不足,双师型教师不足,尤其是企业经验丰富的教师
专业设置:需要增加特色专业
(3)机会是指有助于组织实现或超越自身目标的外部因素或情况。
袁贵仁同志在教育部2010年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职业教育应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密切合作,建立健全政府领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机制,鼓励校企合作、岗位培训,促进工学结合,加强实习培训基地、“双证书”制度、“双教师”教师、基础能力建设和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职业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
地方政府的支持:江苏省政府出台了若干政策,进一步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共6个项目30个,旨在为全面实施服务业加快计划,促进现代服务业跨越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4)威胁是指对组织经营不利,使组织难以实现既定目标的外部因素。
就业压力: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毕业生人数众多,人才市场供过于求:
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偏见,生源数量呈下降趋势,质量不高;
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教育的积极性不高,与学校的合作大多处于顶级岗位实习的浅层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