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世纪,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占全国的一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培养了数百万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高等教育大从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战略决策,适应了21世纪初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成为我国教育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必须遵循高等教育的规律。在人才培养目标中,必须考虑培养对象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教育理念。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几种课程模式来看,高等职业教育在教育理念上仍存在一些弊端,将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得到改进。在改进中,我将讨论几点理解:
1、教学计划要突出创新教育观
21世纪的高职教育是让学生在掌握普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人类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学会做人、学会学习、生存和创新.对学生的综合专业能力和素质有明确的要求。我们不是在培养技术工人,也不是在培养高技能产业工人、管理者和一线服务人员。相反,我们需要培养高水平、高技能的创新人才。这种人才的培养将更大地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更有利于学生转学的可持续发展。在制定新的教学计划时,应采用灵活的教学计划。除了根据培训目标和能力要求设置必要的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验培训外,还应高度重视选修课的发展,并可以开设“学习”、“学会创新”和一些跨学科的课程。
二、教材编写注重创新能力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是近十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高等教育模式。如果在教学中使用原大学系列教材,内容陈旧,周期长,不利于学生创新教育;各学科理论、系统、独立性强,不利于学生水平思维的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合适的教材,学校专业教师可以编写综合教材,介绍学科的发展方向,增强学生的创新兴趣和信心;介绍新材料、新技术、新科技等,为学生创新储存能量。整合创新课程体系,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增加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水平思维,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教师观念转变教育观念创新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改革的发展,教师的角色正在发生变化;高职院校教师应有新的定位:第一,教师是技术、知识传播者、学习活动的发起者、授予知识的组织者和评价者;第二,教师是实验、实际操作和社会工作实践的方案领导者和技术指导者;第三,教师是家长、老年人、朋友、管理员、榜样和模范公民。从书本知识的传授者到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促进者、合作者和参与者;从教学秩序的管理者到学生自我管理和自主发展的引导者;从教学大纲的具体实施者到学生发展和教学实践的研究者。教师应该从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方法的指导者。
四、课堂要创新教学模式要转变教学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对象基础差,基础薄弱,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改变。对于如何培养这样的学生,建议创新课堂,创新课堂应灵活多样。但就其本质而言,应包括以下特点:一是教学目标注重培养能力。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本质区别在于,其教学目标不仅是向学生灌输现有知识,使学生死记硬背,而且更注重培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素质。二是教学策略注重开放性。创新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方法、方法、目的、内容等方面应体现多样性、丰富性和开放性。第三,教学内容注重解决问题。创新的过程本质上是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创新课堂教学不应直接呈现给学生现有的结论,让学生简单地理解和记忆,而应使所有教学内容问题化,使学生的思维在思考过程中始终保持活跃。第四,教学过程注重加强实践。实践能力是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创新素质的培养都源于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和现实需求,因此创新教学必须与实践相结合。
五、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创新能力培养
(1)采用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语言感染力和实践探索力,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积极思维,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找到自己的规律,使其有新的发现和创新。要改变过去D言堂的权威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主动地学习,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2)注重创新思维的训练。创新思维包括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辩证统一。要进行创新,首先要进行发散思维,即尽可能多地想象事物,然后集中思考,从几个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注意补充其他方案的优势,改进,围绕最佳方案创建。
(3)利用有利于创新教育的现代教育手段,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资源的日益丰富,推动了教育技术和教育手段的变革。采用多媒体、互联网等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突破传统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局限性,创造必要条件,激活学校教育创新机制,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造必要条件。
在培养人的过程中,传授必要的知识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健全的人格。要培养创新型、可转岗、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一系列值得研究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