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的世纪,今天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开放世界。什么样的国家,什么样的地区,什么样的个人可以自信地面对这样一个世纪和世界的挑战,赢得优惠券?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繁荣发展的不竭动力。如果一个国家缺乏独创性,就很难站在世界民族的森林里。”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说:“一个人是否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温伯格曾经说过,现在最好的学生和次好的学生之间的区别不在于他们的知识,而在于他们是否对未知领域有攻击性的精神。因此,未来社会的人才应该是创造性人才,未来人的基本素质应该是创新能力。为了适应这一趋势,培养人们的创新能力,我们应该从基础教育开始,特别是大力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目前,我国中学教育中的“应试教育”趋势非常严重。事实上,教师和学校往往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这种做法有严重的弊端,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为了提高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改革当前的教育评价模式,即学业成就评价与表现评价的有机结合,引导和激励学生发现问题,对症下药,激发、引导和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业成就评价
所谓学业成就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基础,运用适当有效的工具和方法判断学生学习水平价值的过程。也就是说,它是为了确定或诊断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及其目标。评价学业成就的主要方法是测试,通常被称为“考试”。通过考试,社会可以评价学生的水平、人才选拔和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创新能力的提高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学业成就评价可以通过各种问题来确定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根据评价结果,教师可以调整教学活动,学生也可以做出相应的调整,如纠正错误的知识,弥补知识和技能的不足。因此,有必要对创新能力的提高进行学业成就评价。然而,目前有一种错误的认识:有些人认为学业成就评价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格格不入,这将扼杀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我们有必要进行分析。
科学的学业成就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首先,学业成就评价不一定等于选择和筛选。这需要对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进行一点解释。从目的上看,评价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种类型。“诊断性评价”是在教学前了解学生学习课程或学习任务的准备程度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课程编制、教学和学习的各个过程中使用系统的评价,收集有用的证据,以改进这三个过程的评价。“总结性评价”是在一门课程的几个主要阶段或一门课程完成后进行的评价。因此,考试不一定是总结性评价,也不一定等于选拔和筛选。同时,选拔性考试不一定会导致部分学生的淘汰和放弃,考试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不一定会发生冲突。
其次,学业成就评价的评价标准并不一定限制学生的思维。学业成就评价的过程主要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确定学业成就评价的依据;第二阶段,编制学业成就评价试题;第三阶段,实施以测试为主的评价活动;第四阶段,分析测试结果。在分析测试结果时,应有统一的评价标准,以便在分析过程中将学生的答案与评价标准进行比较。在考试中,如果每个或绝大多数问题只能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只能有一种表达方式,那么这种考试将不可避免地限制学生的思维,僵化学生的思维,成为八项科举考试的延续,不仅不会促进人们创新能力的发展,而且会扼杀人们的创新能力。那么,这种情况会不可避免地发生在考试中吗?答案是否定的。这里需要正确理解所谓的“标准”和“标准答案”。
一般来说,客观问题的答案是确定的,仅限于一个或几个答案,这些答案是符合标准的答案。客观问题主要包括一些类型:正确和错误的选择问题,是在两个选择答案中选择正确答案的问题;多个选择问题是在多个答案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的问题;简单的回答问题是在一个完整的命题中留下一个空白,让学生补充完整性。这些客观问题的共同点是,评分标准是确定的,符合标准的答案也是确定的。但是,可以有一个也可以有几个答案,或者“标准答案”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几个。与客观性试题相比,是主观性试题。主观问题是让学生根据对测试中提出的问题的理解和理解,用自己的语言形成答案,更多的是评价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复杂思维的能力。因此,符合标准的答案也应该有多种表达方式,具体评价也需要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具体分析。也就是说,主观试题也有评分标准,但标准要复杂,符合标准的答案要多样化。从对试题类型的分析来看,考试不一定会导致所有问题只有正确的答案,也不一定会导致只有一种表达方式的答案。此外,主观问题可以使学生有更大的思维空间,如果客观问题准备得当,也会使学生积极思考,考试将不可避免地限制学生的思维。
同时,我们也应该对“统一的评价标准”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客观问题和主观问题都需要有评价标准,为了确保科学性,标准也必须统一。然而,统一的评价标准并不等于统一的标准答案。在客观问题中,符合评价标准的答案一般是统一和确定的,然后在统一的评价标准下出现统一的标准答案。然而,这种情况不会出现在主观问题的评价中。在主观问题中,统一的评价标准有一定的模糊性,有些只是一般的衡量标准。在主观问题中,没有一个或几个正确的答案。因此,统一的评价标准不等于统一的标准答案,对统一的评价标准有正确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