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培养就业能力是德育的基本职责

将提高人民的“就业能力”纳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业能力”和“德育”属于专业技能的培养,属于人类意识形态的教育。作者认为,正确和加强的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工作和劳动能力的基础。德育是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重点。


首先,我们需要分析就业能力


就业能力是指从事某一职业并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的综合,可分为一般就业能力和特殊就业能力。


一般就业能力主要是指:1、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如理解现实、利用现实资源的能力;2.、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工作适应能力;3、创新意识能力,包括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的潜力,接受新知识和技术,接受新事物和社会发展趋势;4、自我管理能力,包括自我形象设置和自我角色识别能力。5.、意志质量能力是指个体在追求预定目标时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意志特征,主要包括自信、自力更生、诚信、责任感等。


特殊就业能力是指在特殊环境下从事职业所需的特殊技能和特殊技能。


一般就业能力和特殊就业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不能浪费。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般的就业能力更为重要。这是因为:1、随着社会的发展,就业能力强的人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在掌握新知识、更新技术方面更具主动性和积极性;2、一般就业能力与失业密切相关。许多研究表明,人们失业不是因为缺乏特殊的就业技能,而是因为他们缺乏一般的就业能力。


二、培养就业能力是德育的基本职责


特殊就业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专业知识教学来实现;一般就业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大量的德育来完成。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德”决定了一个人的发展方向和内在动力,它在深层次上调整了“人才”的发挥和应用。


三、加强一般就业能力的培养已成为职业教育的紧迫课题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学生就业不足已成为职业教育的瓶颈。根据截至2003年12月底的调查,根据347所高职院校的有效数据统计,高职院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87.6%,非就业率为11.7%,非就业率为0.7%。截至2004年9月1日,教育部公布的数字为:高职院校(专科)学生就业率为61%,2005年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率为62.1%。在接受调查的2006年高职院校毕业生中,49.81%已经签订了合同,有意但尚未签订合同,15.02%不想马上就业,27.25%没有找到工作。这些统计数字中的水分应该还是很大的。可以说,从下一年度招生的角度来看,大部分学校报告的就业数字将大于实际情况。根据笔者对本单位的初步统计,可以说明一个问题,绝大多数学生的就业基本上是暂时就业(见下表)。


从上表中六年的就业情况可以看出,总就业率为82.21%。但三个月后,问题就出现了。大多数企业有三个月的试用期,67.1%的就业学生在六年试用期失业。有些学生可能因为专业技能达不到工作要求而被淘汰,但大多数学生因为无法适应工作和生活环境而放弃工作。半年后,718名学生只剩下171名,76.19%的学生失业,一年后只剩下24名学生。96.66%通过试用期后失业的学生因何种原因被淘汰?通过失业学生的意见反馈,我们得出结论,少数学生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因素引起的,而大多数失业学生是由他们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准则问题引起的。从这个角度来看,也反映了职业教育的不足,特别是德育的不足,突出了职业教育在培养学生就业能力方面的不足。


企业需要的从业者不仅是“技术人员”,更是“社会人”。“德技兼备”是企业吸纳人才的通行标准。


四、培养一般就业能力的基本内容


一是培养宽广的择业观念。教育学生正视现实,自主就业,符合时代要求。


二是培养正确的工作态度。德育要注重塑造学生的敬业精神、爱业情感和勤奋行为,为社会输送更多合格的人才。


第三,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遵纪守法、尊重科学、诚实信用的优良职业道德,为学生顺利成为合格企业员工奠定坚实基础。


四是培养沟通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通过情感、态度、思想、观点等信息的交流,培养学生控制、激励和协调他人活动,相互配合,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的能力。


第五,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合作精神和服务精神。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