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强就业和就业指导
学校应加强就业和就业指导,在全面深入分析和了解自己的基础上,结合客观实际需要,正确引导职业学校学生确立职业方向和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采取积极具体的行动努力实现这一目标。这不仅有助于他们发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平衡工作和个人爱好之间的需求,而且有助于他们做出更好的职业选择,积极迎接各种挑战,更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职业变革过程中,面对不断变化的个人需求和工作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
2.调整心态,转变就业观念
根据中国管理科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和中青世嘉教育机构实施的2007年全国职业学校就业质量调查报告,“求职心态稳定”、“能够面对挫折”的务实选择是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在大多数职业学校学生的心态是:盲目比较、目标过高、自卑或依赖、急功近利、担心得失、一劳永逸等。市场就业机制迫使职业学校学生调整心态,改变就业观念。学校应引导学生了解就业形势,正确认识自己、社会、职业,树立独立就业、多就业、多渠道就业、创业新理念,从兴趣、个性、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缺点和不足,选择发展“坐标”,找到职业世界,积极对待就业,及时调整职业意向,进一步加强先就业、后就业、再创业的理念。
3.加强技能教学
高质量的就业是在培养高质量的学生的前提下进行的。职业教育主要是技能培训,如果学生掌握更多的技能,实践能力强,就业情况会很好。因此,在通常的技能培训中,应注重让学生掌握优秀的基本技能,一步一步,反复加强,一招一式应符合规范。在就业前,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能力、协调能力等方面的培训,使学生能够准备、写作、武术,以达到用人单位认可的目的。这需要培养一批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从事实践教学的“双教师”团队,职业学校还需要加强与相关企业的联系和沟通,不定期联系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对相关教师进行技术培训,实施“生产、学习、研究”的结合,密切跟踪高科技。
4.注重道德修养和职业道德教育
具有教育特殊性的中等职业学校应坚持教育第一、德育第一的原则。学校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和课堂。如今,企业更注重员工是否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因此,为了保证学生的高质量就业,学校必须加强职业学校学生的德育,注重学生的道德修养,使他们严格遵守社会公德,按照职业心理和习惯的职业道德要求,把个人利益与整个社会、人民的利益相结合,培养热爱劳动、热爱专业、热爱工作、尽职尽责的良好品质,真正成为理想、道德、文化、纪律的企业。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特别是职业院校的快速发展,职业院校毕业生将越来越多,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也给职业学校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学校与毕业生之间的矛盾和问题越来越尖锐,可能直接影响职业教育的发展,由此产生的社会矛盾具有极端的表现形式。制定职业教育就业法,既能保护取得职业资格的毕业生的合法权益,又能保护用人单位的合理自主权。职业教育就业法的作用只是强制调整和分配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权利。因此,制定职业教育就业法的价值重点不在于经济目的,更重要的价值体现在法律对知识和技能的尊重和保障上。通过规范人才的有序流通,确实体现了国家对知识和人才政策的尊重。即使未来中国经济高度发达,鼓励职业教育和发展也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