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中国俄语教育的历史回顾

中国俄语教育的历史回顾


(1)清朝俄罗斯语教育(康熙年间)―清末)。


中国最早的俄罗斯语教育(以下简称俄罗斯语教育)始于清朝康熙时期的理藩院(1708),被称为俄罗斯文学博物馆,有303年的历史。洋务运动期间,北京师范大学博物馆(1862)成立后,俄罗斯博物馆并入博物馆,然后并入北京师范大学博物馆,称为翻译博物馆(1901)。


上海广方言馆(1863)与京师同文馆同时开业、广州方言馆(1864)和湖北自强学校(1893),这些学校基本遵循京师同文馆的做法,都开设俄语教学。


光绪二年(1876)公布的京师同文馆学制如下[1]:


第一年:认字、写字、浅讲词句、讲解浅书。


两年:讲解浅书,练习句法,翻译条子。


三年:讲各国地图,读各国史略,翻译选编。


四年:数学启蒙,注重代数学,翻译公文。


五年:强调格子、几何原始、平三角、弧三角,练习翻译。


六年:注重机器、微积分、航海计算,练习翻译。


七年:注重化学、天文、计算、万国公法,练习翻译。


八年:注重天文、计算、地理、金石、富国策,练习翻译。


从以上课程可以看出,同一博物馆采用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教学原则,注重翻译教学,文理并重。


同文馆有四种考试[2]。


月考:每月初一举行。


季考:每年2581月初一日举行。


年考:每年十月定期面试。


每三年总考一次,由总理衙门经营。


我国教育传统重视考试在学习过程中的检测作用。其次,将考试成绩与官员联系起来。早期通过考试的,可以依次授予七、八、九品官职,充分发挥考试的激励作用。


无论是俄罗斯文学博物馆,还是后来的同一个文学博物馆和翻译博物馆,他们都一如既往地重视汉语(古代文学修养和写作练习),这不仅是翻译工作的需要,也是实践中的规律。例如,翻译博物馆章程的第二节强调了汉语教学的重要性,称:“一向学习方言的人,对汉语言感到不知所措。如果他们不知道汉语和科学,他们就无法理解外国书籍的深刻原则。如果汉语太浅,就不会有很大的成就。因此,博物馆规定了中国文学中的课程。”[3]


(2)民国俄语教育(1912)―1949年)。


俄罗斯10月份革命胜利的影响很大,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和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意识到要向苏联和俄罗斯学习。当时,国共两党都意识到,要学习苏联的革命理论和经验,就必须培养一批懂俄语的干部。1920年在上海成立的外国语学会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俄语教学活动的开始。1921年,上海大学设立了俄语专业。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开设了一批业余俄语讲座班。1941年,延安大学成立并设立了俄语系。抗日军政大学还成立了俄语团队,后来改为中央军委俄语学校,是延安外国语学校的前身。抗日战争胜利后,延安外国语学校分别发展成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和哈尔滨外国语学校。据不完全统计,到1949年前夕,中国共有13所学校开设了俄语系。[4]。


这些俄语院校主要集中在东北和北方地区,师资少,学生少。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