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俄语教育(自1949年以来)
胡庄林总结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外语教育。在过去的30年里,主要语言从英语变成了俄语,在接下来的30年里,俄语变成了英语。(胡庄林,2011)这基本上总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俄语教育的两个阶段。细分,基本呈现出快速发展时期(1949年)―1956年)、转折调整期(1957年)―196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1976年)、(19777)―2000年)、滑坡萎缩期(2000年至今)。
1.快速发展时期(19499)―1956年)
1949年至1956年是中国外语教育中俄语教育(专业俄语和公共俄语)快速发展的七年。新中国成立之初,一切都被浪费了。此时,毛泽东主席呼吁全国“向苏联学习”。由于中国与苏联结盟,经济建设依赖苏联援助,科技信息主要来自苏联,聘请了大量苏联专家,俄语成为当时最迫切的语言。俄语教学也发展迅速。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等19所大学相继设立了俄语系,同时设立了7所俄语大学,共有4000多名学生。当时,大学的大部分公共场所都是俄语,许多中学都开设了俄语课程,学习俄语的人数相当可观。
1953年7月20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高等师范学校教育、英语、体育、政治等部门调整设置的决定》。根据本文件,除华东师范大学英语系外,全国其他7所师范大学的英语系被关闭。1954年4月28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秋季中学外语设置的通知。要求从1954年开始,初中不再有外语课程,高中从一年级开始教俄语。
这两个决定的负面影响很大。外语教育片面发展,俄语发展迅速,超出实际需要,俄语专业学生过剩;初中停止外语,大学外语专业学生水平相应降低;大量英语教师流失。应该说,20世纪50年代初和中期俄语教育的大力发展是出于当时政治经济建设的考虑,但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违反了教育本身的发展规律,缺乏长期考虑。
2.转折调整期(1957)―1966年)
1956年初,根据中央精神,教育部决定从1956年秋季开始从高中一年级开始增加英语课程,从1957年秋季开始恢复初中外语课程。这标志着中国外语教育政策的一个转折点。俄语教育的过度发展和取消初中外语的实践在1957年带来了明显的后果――俄语人才的培养远远超出了国家的需要。1957年,国家进行了以下调整:(1)动员俄语专业学生学习其他语言;(2)动员三年制应届毕业生继续学习一年,将学习制度改为四年;(3)俄语专业暂停招生一年。一些俄罗斯大学已经关闭,到1959年9月,7所俄罗斯专业已经不复存在。
20世纪60年代初,苏联从中国撤回了大量专家,中苏之间的差异是肤浅的。与此同时,中国与西方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中国的外交由片面向全面发展,急需大量的外交、经济和贸易人才和外语教师。1964年3月12日,国务院外事办公室、高等教育部党组关于解决当前外语干部严重短缺的应急措施的报告根据调查(何东昌,1993年)进行了以下估计:1261)[5]。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出台了两项措施:制定七年外语教育计划,建立一批外语学校,为外语系准备学生。
1964年10月制定的《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发展外语教育的四项方针。
1.专业外语教育与共同外语教育并重。
2.学校外语教育与业余外语教育并重。
3.在学校确定英语为第一外语。
4.在大力发展数量调整语言比例的同时,要特别注意保证质量。
该大纲已经实施了两年,“文化大革命”被迫终止。可以说,当时的两项措施都是出于国际形势和外交工作的需要,但也考虑到教育本身的需要,这是一个正确的决定。“没有当年的七年计划,就没有今天国家外语学院的布局,没有当前外语学院的规模,也没有当前外语学校的蓬勃发展。”外语的情况更不可能得到有效的调整。”[6]
3.“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1976年)
“文化大革命”首先从文化教育战线开始。教育已成为灾区,外语教育更是灾难性的。学习外语被认为是崇洋媚外,里通外国。外语院校,师生停课,学工学农学军。一些外语教师被怀疑是间谍,并立案审查。教授们受到批评,俄语教学停滞不前。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十年的灾难。以西安外国语大学为例,西安外国语学院从“文化大革命”初期“横扫一切”、从“抓黑帮”到清理阶级队伍,学院共有108人(占教职工人数的三分之一)受到各种指控的审查和批评,其中立案审查的86人,关进“牛棚”监督改造的52人,其家属也不同程度地参与其中。[7]
4.恢复发展期(1977)―2000年)
1978年以后,外语教育发展迅速,尤其是英语教育。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中苏关系的正常化,俄语教育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俄罗斯经济的持续复苏,中国与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的合作日益增加,促进了俄罗斯教育的进一步复苏。
5.滑坡萎缩期(2000年至今)
进入新世纪,英语作为一种通用语言,仍然是外语教育的主流。中俄特殊的地理关系、悠久的交流历史和国际形势决定了中国俄语教育的重要性,但实际情况如何?
“目前,我国小学、初中、高中生人数分别为1.3亿、5700多万和1000多万。学生提供的外语主要是英语、俄语和日语(俄语和日语主要集中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35万和12万学生学习俄语和日语,其余中学生学习英语。”[8]
黑龙江省是俄语学习的传统省份,其俄语学生人数相当于其他省份的总和,但目前的情况也不尽如人意。黑龙江省学习俄语的初中生约8万人,高中生约6万人,总数不足15万人。此外,吉林、辽宁、湖南、山东等其他省份的学生人数不超过20万。学生短缺严重影响了高校的俄语教学。[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