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结构,丰富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要渠道和地位,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教学改革的重点显然是课堂。因此,要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探索一套适合历史学科特点的课堂模式。


1.课堂教法要灵活多样。邓小平说:“只有老师教得好,学生才能学得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程类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营造生动的教学氛围。例如,在讲述“三国鼎立”时,我们可以充分发挥课堂讨论的优势,首先介绍《三国演义》的主题曲,然后介绍官渡和赤壁之战。学生讨论:①为什么这两场战役对曹操来说有着截然不同的结局?②曹操在各种戏剧、小说中常被称为白脸奸臣,你怎么看?通过讨论,老师总结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赤壁战争结束后,曹、刘、孙分别建立了自己的政权,老师又问:③如果你是魏、蜀、吴的统治者,你打算如何治理自己的国家?④三国时期,是历史进步还是倒退?在这一系列的质疑和假设中,学生根据一些现有的知识进行同理心思考,体验和感受历史,这对培养学生通过现象看到本质、分辨历史事实和艺术创作的能力自然起到了很大的提高作用。同时,通过讨论,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方向。在不断的讨论和思考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很容易发展。


2.课堂教学内容要突出开放、全面。创新教育不是狭隘的自我封闭、自我孤立的活动。创新教学必须开放,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学过程、教育空间和思维训练。目前,课堂改革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将教材中的知识点与课外知识和新旧知识有机结合,突出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综合性,充分发挥教师的“领导力”、学生“主体”的双边作用。例如,在学习“日本明治维新”时,我们可以与中国戊戌变法进行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引导学生探索发现,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在人民的支持下,在推翻幕府统治的前提下,日本的明治维新是在推翻幕府统治的前提下进行的,而中国的戊戌变法则是维新派严重脱离人民群众,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最终导致日本改革成功,中国改革失败。通过比较分析,认识到改革开放的必然性和人民支持改革的重要性。因此,在综合开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也可以与教师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结合社会生活现实,深入分析历史现象,通过现象了解历史的本质,从而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


3.唤起学生的多方思维,迸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也被称为求异思维。它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变化的独特新信息,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范围,不遵循传统的思维方式。创新思维主要由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两种形式组成,发散思维占主导地位。它通常是指沿着不同的方面思考,重组现有和记忆中的信息,产生新信息的过程。学习来自怀疑,思考怀疑,创新思维中的发散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学生心中没有问题,没有自己的解决办法,那应该是教育的悲剧。我们的教师应该尊重个性,即尊重多样性,能够接受学生从不同方向或角度得到的答案。历史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让学生发现、探索、研究和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应盲目迷信所谓的标准答案,而应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三种观点:“对哥伦布航行美国的评价”①哥伦布是一个为人类社会交流做出特殊贡献的人;②哥伦布是殖民强盗;③哥伦布远洋航行美洲有基于非正义行为的客观进步。问学生,你认为哪种观点合理?请结合史实说明您的观点。事实上,这类试题的答案是多种多样的,只要学生能自圆其说,我们就应该给予鼓励和支持。学习历史,有时就像学习数学、物理和化学一样,也是培养和加强思维的过程,是获得思维成就的经验,是积累经验的机会。在思维训练中,当学生的发散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成为质量时,发散就会成为创新。


著名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曾经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一个不懂单词的人,而是一个没有学会如何学习的人。”历史“新课程改革计划”和新课程标准也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创造力和探索性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要作用,大力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新世纪的创新人才,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