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开展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
在新媒体环境下,开展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从概念到实现,媒体素养教育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合作。一些学者指出,媒体机构、社会组织和受众应该是建设的主体。
媒体机构是媒体素养教育体系的实施主体,社会组织是媒体素养教育体系的环境主体,受众是媒体素养教育体系的动力主体。就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而言,具体实施力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学校――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的主要地位
1.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设媒体素养教育课程
大学生仍处于校园学习阶段,因此在大学开设相关课程是提高新媒体素养的最佳途径。学校教育具有制度化、强制性、可持续性好的优点,可以保证新媒体素养教育的理念和内容得到相对稳定的实施。对于大学生来说,在老师的指导下获得新媒体文本的解读和分析技巧,有利于形成积极利用新媒体的良好氛围,从而在大学生生活中发挥新媒体的积极作用。
从世界范围来看,媒体素养教育的课程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将媒体素养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其优势是培养教师更容易。另一种是将媒体素养内容整合或渗透到其他课程中。这种做法的优点是不需要增加新课程或学生的负担。在德国,媒体素养知识通常在政治、社会常识和社会研究课程中传授,是师范院校、成人教育机构、宗教团体和社区工作者的定期演讲和宣传内容。
笔者认为,就媒体素养教育而言,要体现多元化的原则,采取单独开课、整合课程的原则。具体来说,对于大学生来说,媒体素养教育应该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应该从选修课开始,然后慢慢上升到必修课。而且,从大学教学内容来看,虽然有些课程已经涉及到媒体素养教育的内容,比如计算机课程。但涉及的内容并不多。再开一门选修课,不会造成资源浪费和学生学习内容的重复。从现有的课程来看,上海交通大学也是以媒体素养课程为特殊课程。
2.教育机构制定相关政策,确保媒体素养课程在大学教育中迅速推广
随着新媒体对人们生活影响的加深,高校将有意识地认识到开展媒体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并开设相关课程,但这个过程毕竟非常缓慢。只有受到权威部门的重视,新媒体素养课程才能迅速进入大学生教育,然后得到普及。
国外媒体素养教育的发展基本上就是遵循这条发展路径。在英国和加拿大,首先有媒体素养教育实践。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媒体素养教育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相关机构或职能部门出台了相关制度,使媒体素养教育普及。这个过程需要很长时间。中国可以避免这条漫长的道路。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迫在眉睫,其重要性足以得到教育机构的制度保障。中国教育部门可以确定大学生的新媒体素养水平,就像规定大学生的英语能力一样。
3.培养高校教师的专业媒体素养
在大学校园里普及新媒体素养知识,就目前的师资力量而言,明显处于匮乏状态,因此应采取各种措施。
在一些西方国家,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教师培训体系。在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媒体教师协会提供一系列优秀的媒体素养教育资源,定期举办媒体素养教育教师研讨会;在美国,一些著名的大学,如哥伦比亚大学和纽约大学,为教师和研究生提供媒体素养教育服务。
中国的媒体素养教育也可以遵循他们的做法,由一些媒体素养研究机构或著名大学的新闻系提供媒体素养教育的专业培训,以缓解教师短缺的现状。目前,我国新闻传播专业教师相对饱和,可以考虑将部分教师转向媒体素养教育。由于他们具有新闻传播的理论知识,通过专业学习或培训可以快速承担媒体素养课程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