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会――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的力量不容忽视
大学生新媒体素养教育应与社会、学校等力量相结合。社会创造环境和氛围是大学生新媒体素养教育的驱动力;学校提供条件,是大学生新媒体素养教育的执行者。如果双方的力量结合起来,大学生将处于新媒体素养教育的浓厚氛围中。
1.成立媒体素养社会研究机构,支持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
国外的经验表明,媒体素养教育的发展和实施离不开一个强大的社会组织的支持。例如,由美国修女托曼创立的“媒体教育中心”一直在领导美国媒体素养教育运动。
目前,国内专业媒体素养研究机构较少,缺乏社会组织支持我国媒体素养教育。寻求社会组织的认可可以提高学生新媒体素养教育的效率。
在社会组织力量的推动下,可以定期召开媒体素养教育研讨会,组成媒体素养教师协会和媒体素养兴趣小组,共同推动大学生新媒体素养教育一系列活动的开展。
2.家庭教育应该改变对新媒体的恐惧
面对新媒体的负面影响,许多家长为了避免孩子受伤,没收孩子的手机,限制孩子的电脑使用时间,甚至一些学校也采取了类似的负面措施。这些做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新媒体带来的负面问题。
家长首先要提高媒体素养,以开放的态度看待孩子对新媒体的热爱;在孩子使用新媒体的过程中,要教他们一些媒体素养的知识;在生活中,要积极与孩子沟通,表达对孩子的关爱,防止孩子因为家庭的冷漠而沉迷于网络中的虚幻世界。家长需要和孩子一起面对新媒体带来的诸多问题,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对待新媒体。
3.媒体机构利用自身资源,提高大学生的媒体素养
在日本,报纸每年在特定时间开放,供学生参观,让他们了解媒体信息的制作过程;每年都有专门的媒体素养知识宣传周,教学生如何有效识别媒体信息。新媒体机构也可以定期向大学生开放,对大学生进行媒体技术教育,给大学生个人实践的机会。媒体可以适当接受大学生制作的信息作品,参与大学生校园记者、大学生拍摄等媒体制作。在具体的制作实践中,大学生可以亲身体验信息制作过程,提高自己识别信息的能力。
(2)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
媒体素养教育的发展需要大学生的积极支持和合作,理论应用于实践,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要作用。就像美国学者尼尔一样•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指出,只有消除媒体的神秘感,我们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电视、电脑或任何其他媒体。大学生应该通过学习新媒体素养课程来了解新媒体的性质和媒体信息的价值。媒体素养教育是培养观众的批判意识,对媒体信息形成个人独立见解,通过现象看到本质。在所有的媒体产品中,要么结合了制作人的价值观,要么隐藏了商业品味。要正确解读信息,我们必须有批判性的眼光。
应当明确的是,新媒体素养教育是让大学生了解新媒体再现现实,重构现实功能,认识新媒体对社会的功能和影响,判断新媒体信息的多重意义,与新媒体形成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