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科技和教育的快速发展,中国学生的数量日益增加,中国学生的教育开始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在实现国际学生数量增长目标的基础上,改善教育结构、提高国际学生教育水平、丰富国际学生教育内涵已成为我国高校发展的主要方向。然而,随着中国学生规模的扩大和学位数量的增加,许多问题和不足也出现或突出。如何理解和解决国际学生教育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提高国际学生培训质量,促进我国高校学生教育工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一、内蒙古大学留学生教育现状
内蒙古大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接收来华留学生。经过30多年的发展,来华留学生的教育已经初具规模,在五大洲30多个国家接收了3000多名不同层次的来华留学生。近年来,内蒙古大学来华留学生呈现出生源国家不断增加、学历生比例不断扩大、学历水平不断提高、专业进一步拓宽的新形势。内蒙古大学形成了语言生、本科、硕士、博士等相对完整的留学生教育体系。在这几十年的运作发展中,内蒙古大学留学生的教育经验教训并存,探索也在继续。
2、内蒙古大学外国学生学历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目前,留学生招生处于恶性竞争状态,许多受过教育的留学生入学门槛较低。
以蒙古留学生为例,取得内蒙古大学学历的留学生需要通过蒙古国内相关考试和选拔,但考试科目不包括汉语考试,整个考试由蒙古相关部门负责。作为招生单位,我们对学生缺乏全面的了解和有力的监督。因此,很多留学生基础普遍较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数理化基础差;②汉语基础差。这直接导致大多数选择科技、经济、管理、计算机等专业的国际学生无法完成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汉语水平差也直接影响其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进一步的学习。
2.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没有反映外国学生与本国学生的差异,没有突出外国学生的特点,有些课程不适合外国学生的学习。
首先是课程设计。目前,内蒙古大学的课程体系模式是根据专业目标设计的,即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等。许多专业强调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的广度和厚度,削弱了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大多数基础较差的国际学生来说,根据这种课程体系的培养,国际学生的基础课程不扎实,专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培养。
二是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目前,内蒙古大学的大多数专业还没有为外国学生建立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与我国正常招收的学生相比,大多数系采用减少相关课程数量或降低教学要求的方法;其他系为了确保学生按时毕业,必须采取双重质量标准,去除一些困难的基础课程,特别是与专业课程无关的数学、物理和化学基础课程;或者放宽学生在考试中的要求。
三是国际化程度。内蒙古大学在蒙古学研究、环境和基因工程方面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但在社会、经济、法律、管理等文科领域缺乏专业特色,仍不能与国际接轨。因此,它对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留学生缺乏吸引力,这限制了受过教育的留学生的来源。此外,由于缺乏国际课程,国际学生在中国学习的内容无法与中国学习的课程相衔接,部分课程获得的学分在中国得不到认可,从而降低了学生在中国留学的积极性。
3.师资队伍建设不足,缺乏高水平的双语教师,也是制约留学生教育发展的一大原因。
内蒙古大学的国际学生大多来自蒙古和俄罗斯。除了蒙古学院、外语学院等少数学院可以实现蒙汉、蒙古、俄罗斯的双语教学外,大多数学院,特别是科技系,能熟练使用双语教学的教师并不多。大多数教师要么用中文授课,要么用中文和英语授课。对于汉语基础薄弱、母语不是英语的国际学生来说,学习更加困难。语言障碍已成为制约国际学生专业学习的“瓶颈”,也使许多国际学生不得不选择一些更容易学习的文科专业。
4.留学生在学习和管理上处于边缘化状态,难以进入学校的主流学习状态。
国际教育学院负责内蒙古大学学历留学生的生活管理,学习管理由国际教育学院与留学生所在部门共同管理。一般来说,内蒙古大学对学历留学生的学习管理和生活管理相对集中,即集中学习和住宿。大多数留学生上课只与中国师生短时间接触,大部分时间都封闭在个人或同一国籍学生的圈子里,不利于整体提高留学生的学业、知识、能力等综合素质。
5.想象与现实的对比,不同文化传统之间的碰撞给国际学生的心理适应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也对国际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大多数国际学生梦想出国留学,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不同文化传统的碰撞,陌生的国家,语言障碍,孤独的孤独,学习的压力和焦虑。所有这些都是每个第一次来中国学习的学生必须面对的问题,也使国际学生在中国的生活面临心理挑战。处理不当将直接影响他们在中国的学习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