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加强国防学生招生后的军事知识和技能培训

确保军官有足够稳定的来源,是实现军官年轻化、强组织活力的关键因素,直接关系到军队的全面建设和战斗力的提高。因此,选拔和培养初级军官,做好军官的补充工作,一直受到各国军队的重视,形成了一些相对完整的培养方式和模式。


1.外军的主要做法


1.1依托地方高校培养后备军官


早在1916年,美国就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依靠地方高校培养后备军官。《国防法》明确规定,各军种部长可以按照总统颁布的规定,在任何民间教育机构制定和维护后备军官的培养计划。政府批准设立大学时,地方高校必须承诺同意培养后备军官,为培养工作创造必要条件,完成培养任务。俄罗斯军队遵循前苏军利用地方高校培养后备军官的做法,每年将后备军官的培训数量和专业要求纳入地方高校培训计划。地方高校设有军事系,主要用于培养因军事院校专业设置有限而不能满足补充需要的军官。地方高校负责大学生入学前的宣传动员、体检和招生工作,不需要军方直接干预。英国、法国、日本、印度等国的军队也基本采取国家立法的形式,委托地方高校培养一定数量的后备军官。


在国家实施法律保障的同时,外军也要注意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依托地方高校培养后备军官的资金,美军将近财政年度预算纳入年度国防费,报国会批准后专项拨出。例如,美国军事家1998财政年度后备军官的训练经费为3.1亿美元(不含军人工资),地方政府和承担培训任务的大学每年也根据需要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由于外军依靠地方高校培养后备军官有国家支持,有法律和资金保障,拓宽了军官的来源渠道,相对稳定的培训补充数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军事高校的培训压力,军事高校的培训任务从主要培训成长干部转移到在职军官继续教育。从外军新任命军官的比例来看,地方高校培养的后备军官比例相对较高。美军每年培养的地方高校毕业军官占新军官总数的比例最高,占75%,其次是海军和空军,各占40%和50%。几乎所有的英国新军官都受过地方高等教育。依靠地方高校培养军官的韩国、印度等国军队的比例也在30%以上。


1.2培训方式多样,专业机构负责


外国军队利用当地高校对后备军官进行培训,主要采取“招聘”与“派遣”相结合的方法,有计划地进行。具体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是直接从当地高校接收通用专业的应届毕业生,经过军事院校的短期培训后派往部队服役。二是每年派部分军队学生到当地大学攻读相关专业学位。三是开设工程预科学校,每年招收一定数量的高中毕业生到军事学校接受短期培训,然后到当地大学攻读学士学位,毕业后返回部队服役,任命为正式军官。为了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大多数外国军队在当地高校设立了专门的培训机构,主要负责后备军官的选拔、教育和培训。例如,美国后备军官培训小组、前苏联和俄罗斯在当地大学设立的军事部门都是这样的全职机构。


1.3选才严格,淘汰制约机制健全


后备军官是未来军队的领导者。各国军队训练后备军官强调质量比数量更重要。他们宁愿缺少也不愿过度。他们制定了相对严格的选拔程序,建立了完整的质量评价和考核标准。对申请参加后备军官培训的学生,除按规定条件严格检查外,还应进行智力、心理测试和“武装部队资格”测试。只有通过体检和考试的学生才能入选。在校期间,整个过程都被淘汰了,淘汰率比较高。比如美军、军队达到10%,空军达到30%,最高达到60%。经过严格的选拔和激烈的竞争,能够进入后备军官队伍的学生一般都是学校的“尖子”,整体素质比较高。


1.4注意“招聘”后的军事知识和技能补训


地方高校对后备军官增长知识和无微不至的能力有很大帮助,呈现出科学知识基础相对实用的优势。然而,从后备军官到军官的过渡需要一个过程。只有尽快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融合”,才能更好地解决军官在任职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外国军队非常重视后备军官的岗位培训。虽然美国和俄罗斯的后备军官在大学校园里学习了专业士兵必备的基础课程,并具备了军官的“雏形”,但他们仍然注重鼓励和引导“招募”后的大学生,通过实际有效的方法不断提高军官必备的知识和组织指挥水平。补训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经受军事演习,让后备军官参与合成部队演习的计划、准备、组织和实施全过程,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变,提高实际的组织指挥能力。同时,通过换位交流,使后备军官在各种岗位和环境中经受训练,开阔视野,积累实际工作经验。


2.对我军的启示


在信息时代的军事领域,需要能够打赢未来信息战争的新型高素质军事人才。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国防生,“这不仅是解决军队人才急需、节约军事院校投入的重要措施,也是军队建设高素质干部的重大方向性政策”。2000年,国务院、中央军委下发了《关于建立依照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制度的决定》,标志着我军军官培养方式的创新。然而,依靠国民教育培养国防学生毕竟是一件新事物,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积极借鉴外国军队的有益实践:一是进一步完善国防学生培训的规章制度,不断提高资金和材料的质量;二是不断完善国防学生培训的组织管理制度,有效加强党对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三是科学建立国防学生军政培训课程体系,努力提高国防学生培训水平和水平;四是牢固树立选材、适者生存的淘汰观,建立和完善国防学生选拔培训的激励机制;五、加强国防学生招生后的军事知识和技能培训,真正提高“再加工”培训质量。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