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在《呐喊》中说:“谁从富裕家庭陷入困境?”我认为今天的文学教育正面临着这种情况。这种“困难”不仅是一个学科价值定位不准确和尴尬的问题,也是一个与文学教育方向有关的问题。
1、文学教育:一个关系到现实生活和精神建设的问题
有人可能会说,文学教育“陷入困境”在中国并不是一个独特的问题。从大范围来看,可以说是世界性的普遍现象。从某种意义上说,也许这个论点并不荒谬――20世纪70年代,夏志清先生对美国文学教育有“不乐观”的评价。李欧凡先生在谈到美国文学教育的现状时更加“担心”――然而,在一个没有宗教教育和信仰的国家,恒常的文化价值观特别容易松懈。此外,强大的科技文化和其他外国高层次文化的入侵,以传播人文精神、构建人生理想为主要特征的文学教育任务无疑会更加困难,影响也会更加强烈,危机也会更加严重,问题也会更加复杂和严重。这也可能是继上世纪末人文精神讨论之后,文学教育问题引起广泛关注的原因之一。因为这不仅是一个关系到学科教育价值的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到现实生活和人类精神建设的深层次问题。
二、文学教育困境的远因与近缘
这里提到的“远”和“近”不仅涉及到很长一段时间,而且还涉及到许多影响文学教育的直接和间接因素。从大范围的角度来看,整个教育体系中文学教育的结构性障碍既包括教育外部生态环境的客观因素,也包括文学教育本身体系的主观因素。
自19世纪以来,科学和文学几乎分裂。“十九世纪是分析的世纪……是科学分化的世纪。不仅在科学和文学之间,而且在各个科学部门之间的障碍也越来越高。植物学家不知道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在哪里,更不用说科学家与文学家和文学教育工作者之间的隔膜了。随着科学权威的增长、科学至上主义的普及和科学教育的普及,对文学艺术和文学艺术教育的影响不仅是时间和空间的攻击,更重要的是,人类逐渐失去了多样化思维和整体感知世界的能力。随着交通、通信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人类在收获世界共同市场利益、分享不同文化、期待未来世界高度一体化成果的同时,“大脑充满了混合概念,参差不齐,相互交错;所有的文化,国内,外国,现在,过去,像洪水一样,留下各种碎片。这种负面影响最终会阻碍新科学、新技术的重大发明和发现。因此,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超越现实的可能性,也面临着不断失去自我和“主体”的可能性。
科学教育、人文教育或文学教育加速向不平衡方向发展的是,现代工业主义和生存教育导致了教育向经济实践的发展。个人接受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谋生。教育的目的必须首先满足人们生存所必需的基本技能的培养。投资或投资人文教育、优雅艺术教育、文学教育等与实践技术无关的教育形式,无论是社会人力资本理论从“成本”出发―从个人教育投资利益最大化的小算盘出发,收益不值损失。因此,工业实用理性与专业知识教育的共同努力,使“一切教育都是通过个人参与人类的社会意识进行的”。。它不断发展个人能力,影响他的意识,形成他的习惯,锻炼他的思想,激发他的情感和情感”的理想教育,逐渐退出了教育的视野。
如今,这种不平衡发展造成的灾难有目共睹。教育界、科学界,包括工业界的仁人志士和真正有远见的政治家,越来越担心,试图通过各种努力来解决。当然,这种努力不能说没用,但潘多拉的盒子已经打开了。
如果影响文学教育的上述三个因素仍然是间接监管,那么现代课程理论对文学教育乃至整个基础教育的影响就是直接对话。自17世纪培根和牛顿建立现代科学体系以来,西方思想界逐渐将如何理解和征服自然视为自己的使命,对人们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体现在教育活动中,即建立工具理性的教育价值观和课程价值观。在这种教育价值观和课程观下,文学教育日益边缘化
3、文学教育的辉煌:误解
上述许多外部因素既不是文学教育本身可以改变的现实,也不是文学教育为自身弱点辩护的逃避,而是文学教育必须清楚地面对的现实。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一段时间以来,当谈到文学教育的困境时,许多人,包括从事文学教育工作的人,认为这是今天的事实,认为从前的某些日子,文学教育似乎是如何集中的,多么辉煌。如果这不能被视为无知,至少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天真的误解。
当然,这种误解不能说是完全没有根据的。其中一个基础是,在我们记忆犹新的不久的将来,各种非文学和意识形态的东西在文学和文学教育的帮助下一直处于社会生活的中心。虽然不同时期意识形态的主题不同,但文学和文学教育作为“革命军中马前卒”的使命是一样的。因此,文学研究和文学教育总是面临一个新的课题:重写文学史,不能一般说,每一次文学史的重写都是对文学本体和文学教育本体的回归。
文学教育除了正确面对文学教育的历史情况和现实情况外,更重要的是面对文学教育本身的问题,调整其教育方向。如果文学教育有问题,首当其冲的是教育课程体系没有解决文学教育的原因,文学教育将文学与生活隔离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