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应用型本科院校属于高等教育范畴,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学习场所。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模式,应根据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科学、完善、有效、符合当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体系,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稳步发展。因此,本文将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运行体系的实践进行简要的分析和研究。
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管理与质量监测运行体系现状研究
2014年3月,中国教育部改革方向明确:全国普通本科院校1200所,转学应用技术大学600所。应用型本科不仅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还要全面评价本科教学水平。这将大大提高各应用型本科学校对教学质量的重视程度,各高校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的有效途径。
在教育管理和质量监控运行体系实践过程中,国内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取得了许多成果,对提高教学质量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例如,上海理工大学以系统论的整体概念,建立了由五个亚子系统组成的教学质量优化管理体系控制体系。大连海事大学引入了ISO9001质量保证标准,建立了人才培训质量保证体系。
此外,一些新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也在积极探索适应自身发展的教学监控体系。辽宁传媒学院充分重视现代教育理念,着力建立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学院前瞻性地提出了“为就业提供教育”的办学理念,强调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要适应当地本科生素质的实际。学院以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为例,对新建本科院校建设体系提出了探索意见,对如何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和管理进行了深入思考。
2.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体系的基本原则
应用型本科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体系建设虽然是新生高校运行体系的一部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自由性,但不能违背我国“十三五”规划中的教育发展方向和社会道德体系,也要与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管理和质量监控的实际运行情况密切相关,因此必须遵循一定的制度原则。2.1目标与合理性的结合
在确定教学质量监测的目标内容时,重点关注当前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在教学环节中,掌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实践教学环节和毕业论文(设计)质量,重点评价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水平,综合评价、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学生学习质量评价,评价内容与学校管理目标一致,注重目标的合理性,努力实现目标与合理性的统一。
2.2系统性与导向性相结合
指标系统应尽可能完整、全面地反映被监控对象,在构建监控系统时必须系统地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学校教学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复杂,需要仔细分析研究,找出主要因素和核心问题。通过权重系数的平衡,突出指标系统中的关键项目,确保监控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正确的方向。
2.3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的结合
在制定各种教学质量标准时,必须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标准设置过高或过低,脱离现实,导致指标体系无法实施,不能发挥准确的自我诊断作用,指标体系应简洁明了,相关因素应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各级指标应尽可能量化,不易量化的指标必须明确界定和解释,易于评价,实现定量与定性的结合。在制定各种指标体系时,应明确解释指标体系的内涵。质量标准的建立也应在主要的教学环节中得到实施。
2.4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形成性评价应充分发挥学校内部评价的作用,灵活掌握评价时间,对评价目标进行全过程、定期、随机调查,获取更详细、更丰富的信息。终结性评价是指对被评价对象进行综合总结性评价,判断实际教学工作达到目标的程度。这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对评价对象做出更客观的评价结论,对学校的教学工作起到更好的诊断和促进作用。
2.5内部监控与外部监控相结合
为了实现教学质量监控的全面性,在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时,必须将学校内部的教学质量监控与学校外部的教学质量监控有机结合。学校外部的教学质量监控主要包括通过校际合作对兄弟院校的评价、通过校地合作的社会评价和通过校企合作的就业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