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析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近年来,中国开始加快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关心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1]
1.1社会价值越来越重
党的十八届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战略目标,随后提出了“加快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战略计划。[2]随后,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第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习近平主席对职业教育作出了重要指示,要求高度重视,加快发展。[3]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教育实践形式,为新经济常态下完成发展模式的转变提供高素质的工人和技术技能人才,在解决社会矛盾、创造人力资本红利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2办学规模面临挑战
根据《全国教育发展统计公报》提供的数据,2012年至2016年近5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呈下降趋势,下降速度逐年放缓。具体统计数据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学生人数从2012年的2013万下降到2016年的1599万。招生难一直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严峻问题[4]
2新常态下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
虽然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一些棘手的困难。在新的经济常态下,我国实体经济正走上提高质量和效率的新发展道路。[5]职业教育迫切需要不断提供大量的高技能人才。
2.1职业院校学历社会认可度较低
目前,虽然相关政策和法律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但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大多数人普遍忽视职业教育。他们的观点大多认为,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往往学习能力差或家庭经济条件差,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比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有更多的职业选择机会。社会普遍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较低。此外,还有其他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如劳动力市场的回报率。职业教育一般在普通高等教育招生后安排,即普通高等教育优先招生,教育资源优先配置。因此,它不仅进一步限制了职业教育在制度上的发展,而且增加了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歧视[6]
2.2职业教育注重学生个性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变化,社会价值观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7]高职院校出现了更多功利主义的色彩。一些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招收学生,并声称就业前景良好。但事实上,学校并不关心学生的真正素质发展,他们只关心招生人数。“服务社会经济建设,为国家培养数亿人才”是职业教育的突出社会功能,但忽视了“促进人类发展”的功能。根据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高职院校普遍以学生为原料“加工”、“制造”,最终产生社会需要的“劳动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很少考虑学生的人格特征和发展需要。总之,在新的经济常态下,这样的背景是职业教育的一项艰巨历史使命。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职业教育已成为一个国家竞争的核心软实力,对提高综合国力和产业素质处于绝对关键地位。在新经济常态下,职业教育必须主动适应新问题和新要求,努力克服新常态下的新挑战,充分帮助新经济常态B技术改革创新和产业优化升级发展。积极改革相关制度,提高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形成“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价值观,强调“双教师”,整合教师资源,促进校企合作,深化国际合作,注重特色发展,树立创新理念。这五条出路不仅是职业教育在新常态下扭转困境的战略,也是职业教育发展前景、社会劳动结构和改善民生的关键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