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实施生物教育硕士培训双导师制度的必要性

引言


2009年12月,教育部《关于培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若干意见》指出,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1]。双导师对于生物教育硕士的人才培养尤为重要。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强、应用性强的学科。通过生物学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思维创造能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对从事生物学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育硕士学位旨在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高水平的中小学教师。目前,教育硕士培训过程中实行的双导师制度是指理论导师和实践导师在研究生培训过程中共同指导[2],其中理论导师负责研究生课程学习、学位论文指导等,实践导师负责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从事实践教学的能力。一般来说,理论导师是培训单位为学生提供的校园导师。他们大多是具有突出教学科研能力和教授或副教授职称的教师,而实践导师主要是具有丰富学科基础教育教学经验的基础教育教师。


随着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对从事基础教育的学科教师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教师职业具有“双专业”的特点,要求高校在教育硕士培训过程中注重“学科教学知识”和“实践教学能力”,探索教育硕士培训的高效科学方法。


实施生物教育硕士培训双导师制度的必要性


1.生物教育硕士培训现状


目前,现有的生物教育硕士培训模式主要由两位导师指导。一是负责研究生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指导的校内导师,培训单位选择具有优秀教学科研能力和教授或副教授职称的教师;二是负责研究生实践能力培训的校外导师,主要由具有丰富学科基础教育教学管理经验的基础教育教师担任。校内外导师的有效合作,科学合理地培养教育硕士生,可以有效地促进教育硕士生充分结合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为今后的教学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生物教育硕士学位通常为两年,第一学年第一学期主要学习理论课程,由学校理论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所有必修课程,根据教学计划获得足够的学分;第二学期按教学计划主要进行半年的教学实习,学生主要集中或分散实习,一方面巩固早期理论学习成果,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丰富教学经验,为未来的教学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第二学年研究生主要从事教学理论研究、学位论文研究和写作,以及后期的学位论文答辩工作。因此,第二学年的主要工作也需要校内外导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使学生更加扎实地投入相关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为今后的一线教学提供有效的保障。


2.双导师制对生物教育硕士培训的优势


与目前的双导师制度相比,传统的教育硕士导师制度是单一的导师制度,通常只有具有突出教学科研能力和教授或副教授职称的研究生培训单位才能承担教育硕士的培训责任。由于大学教师通常有沉重的教学和科研压力,也承担学术研究生的培训,教育硕士培训的时间和精力相对有限;同时,由于大学教师长期脱离基础教育教学实践,教育硕士指导仅限于理论研究水平,使教育硕士也注重理论而不是实践,学生缺乏教学实践,承担基础教学。就生物教育硕士而言,由于生物学科的快速发展,各方面的专业知识更新迅速,实验技术方法层出不穷。许多知识点可以与导师的研究方向和课题联系起来。虽然教育硕士研究生能够快速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体系和技术方法,但如何将相关知识传授给教学对象需要仔细考虑。在这一点上,校园导师明显存在不足。


因此,对于教育硕士学位来说,双导师培训B模式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其优势可以通过与传统导师系统的比较来看到。与传统的单一导师系统相比,双导师系统补充了具有丰富学科基础教育教学经验的一线基础教育教师作为校外导师,共同参与教育硕士培训过程,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技能来改善教育硕士培训的不足,在校内外导师的联合培训下,教育硕士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体系,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技能,能够更快、更全面地成长,更好地适应和承担未来教学教育的伟大责任。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