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京津冀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京津冀地区的协调发展是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京津冀地区的教育协调发展是其重要内容之一。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承担着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能型人才支持的重要任务。如何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充分发挥京津冀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的比较优势,实现双赢发展,是京津冀地区教育协调发展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京津冀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背景下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缺乏整体协调发展规划。在京津冀中等职业教育领域,目前缺乏顶层战略发展规划,尚未设立专门的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教育资源的整体协调运作。政府层面的驱动力不深入,京津冀地方行政壁垒依然存在。虽然部分合作是通过京津冀、京津冀或京津冀之间的合作协议实施的,但在一定程度上,由于缺乏总体规划指导,具有阶段性和非强制性的特点。缺乏中等职业教育区域合作规划,直接导致京津冀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无法形成总体规划的长期合作机制。因此,京津冀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难以协调,地方本位主义占主导地位。


二是尚未形成协调发展、互利共赢的局面。虽然京津冀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总量丰富,但整体发展不平衡。京津冀中等职业学校数量少于河北省,学生和毕业生数量也少于河北省。然而,河北省在京津冀地区占教学设备资产和资金投入成本的比例最低。京津冀中等职业教育的优质资源尚未对落后地区和高校发挥有效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未形成协调发展的有效合力,尚未形成互利共赢的局面,大大降低了京津冀中等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对该地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第三,人才培养方向的职业技能不够突出。一些中等职业学校技能教育不够强化,依靠鼓励学生通过相应的高考进入高等学校,即中等职业学校到高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到本科学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发展出路,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往往使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教学注重理论轻实践,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学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较少进行扎实的专业技能培训,失去了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应有的功能定位和技能发展方向。最终导致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后与高等教育毕业生竞争,加剧了人才结构过剩与结构短缺的矛盾,导致社会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短缺,高技能一线蓝领技术工人比例较低。


第四,校企合作缺乏深入的合作对接。目前,京津冀地区的中等职业院校与行业和企业有一定的联系,但深度不够。高校与行业、企业之间还没有真正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长期机制,也没有形成校企共同研究制定培训计划的局面。校企缺乏从专业设置、理论教学环节、培训教学环节、教师和设备资源等方面的深入讨论与合作。行业、企业与中等职业院校的合作一般停留在弥补就业不足和学生实习的层面;企业缺乏将员工运送到中等职业院校进行技能培训的内在动机,没有与中等职业院校形成深入的职业教学研究模式。缺乏行业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具体指导,行业和企业很少组织人才需求的研究、分析和预测,也很少发布行业技能型人才需求数据。


第五,培训资源的整合利用存在客观限制。目前,京津冀中等职业教育在培训基地拥有丰富而独特的教学资源,但在专业技能人才培训、生产实习指导教师培训、职业技能竞赛设备设施利用、培训教学示范、标准开发、大师工作室使用等方面仍缺乏公共培训基地信息共享资源平台;在一定程度上,企业与高校之间存在重复建设问题;培训基地资源开放受地理位置、专业、耗材、资金补偿等客观因素的限制;部分中等职业院校培训教师实践水平仍需提高,双师教师比例有待提高。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