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逻辑的偏差

1相关概念论述


“互联网+教育”


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李克强总理对互联网的评价是发展中国经济的“新引擎”,并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互联网+”,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增长极。随后,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为“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具体来说,“互联网+教育”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例如,“百字斩”、“粉笔”等应用在应用商店随处可见。“互联网+教育”的具体含义是借助互联网中的信息技术,将教育推向更广阔的领域,大大提高教育效率。


1.2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当今社会发展中最突出的热点,对我们的影响范围和深度都非常广泛和深刻。信息技术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借助其庞大的网络资源和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为公众提供服务。信息技术的核心概念是获取、识别、分类、处理、发送和呈现外部信息,最后向有需要的人提供信息产品。


1.3课程


课程的概念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而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语文、数学等学科属于狭义的概念范畴,这也是笔者在本文中主要涉及的核心概念。广义的概念主要是指教学活动中所有教学内容的过程和教学活动。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逻辑的偏差


2.1将信息技术视为纯工具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信息技术一直是我们实现某种目标的一种手段。因此,我们曾经认为信息技术的定义非常狭窄,并形成了一种“工具观”。特别是当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计算机时,他们呈现了需要解释的内容。教师对信息技术的理解仅限于此,这也导致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仅限于教学内容的呈现。我们应该看到深层次的原因,一是我国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才刚刚开始;第二,多媒体技术的专业操作还没有出现。最终,当我们将信息技术与课程结合起来时,逻辑上会有很大的偏差。


2.2信息技术缺乏人性化设置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主要是处理大量信息的各个方面,根本没有“温暖”。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利用互联网实现高效的学习和教学是一个迫切的问题[1]。当教师将信息技术与课程结合起来时,他们并没有考虑到人类的因素。缺乏人性化的设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信息技术不能满足学生的教学需求。在整合过程中,教师只是在多媒体课件上简单地呈现要传授的知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想法没有在信息技术中表现出来,使信息技术非常固化。(2)缺乏学生与多媒体课件的互动是最重要的地方,也是我们对信息技术使用的传统理解。由于缺乏人性化的设置,课程内容在多媒体上总是“自娱自乐”。


2.3课程资源类型单一


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课程类型和课程资源类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不要混淆它们。信息技术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处理大量的数据,但在课程资源搜索中并没有表现出这种优势。在搜索相关课程资源时,主要局限于照片、视频、文本和模板,不能满足学生和课程内容。在整合过程中,由于教师认为主要的资源类型是这些,而不显示信息技术的搜索能力。基于这种逻辑偏差,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是狭窄的,甚至不全面的。最后,两者的结合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整个教学活动并不完整。


2.4课程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在传统的理解中,课程的这些限制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我们认为这样的课程是它的全部内容,但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扩展,课程的相对缺点出现了。多媒体技术最大的作用是将学生带到教师设置的场景中,但课程本身并不能做到这一点[2]。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许多内容不能在课堂上实现,特别是这种逻辑偏差在两者的整合中非常突出。信息技术的弥补作用在传统逻辑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呈现。当学生欣赏一段文本的艺术概念时,空间并没有为他们提供很好的条件。


3.纠正和延伸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逻辑


3.1信息技术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不断渗透,以及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不断掌握,教师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开始更加深刻,两者整合的逻辑得到了很好的纠正。“工具观”的传统意识开始在教师的大脑中变得薄弱,思维方式作为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开始成为主导思想。基于这一逻辑起点,两者的整合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更符合新时代的要求。信息技术的“工具”仍然对其本身产生重要影响,思维方式是时代进步的概念延伸,对教育的影响难以察觉和深远。


3.2信息技术应加强人机互动


正如上面所讨论的,缺乏人性化的主要方面是人机交互不强。在整合过程中,教师应加强这方面的逻辑,准确把握其逻辑背景。例如,使用白板交互式多媒体设备不仅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互联网+教育”模式可以为两者的整合提供生态环境,影响学校和教室的背景环境。更重要的是,它对人类思维有着深远的影响,人机交互的逻辑思维使整个教学活动更加成功。3.3n程资源获取更加方便和有针对性


信息技术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处理大量的信息,尤其是所需的课程资源。就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而言,教育信息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3]。因为互联网可以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提供极大的便利,所以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快速转移我们需要的各种资源。这反映了信息技术获取资源的便利性,这在两者的整合中非常重要。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每门课程的内容都不同,这就要求信息技术为教学活动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课程资源。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网络中的课程资源可以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逻辑是在方便性和针对性上得到更深层次的结合,这就是“互联网+”带来的好处。


3.4课程生态环境更加开放


“互联网+教育”应在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下,将教育与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技术深度融合[4]。开放的生态环境是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形成的,这也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结果。在开放的生态环境中打破了课程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时间方面,学生不再需要每天在固定的时间点上课。只要学生需要,他们就可以在互联网上获得所需的课程资源,形成时间上的开放。在空间方面,它改变了过去的学校和教室模式,学生可以在家里、操场甚至汽车上获得课程内容。开放性也体现在学生主要地位的主动性上,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内容。相关课程可以评论,教师可以通过这些评论改进教学方法。


4结语


以上主要内容是系统阐述该领域涉及的专业概念。第三,梳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逻辑的偏差,找出症结。最后,在文献和实践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该领域的相关观点,为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提供参考。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