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开展创新创业培训
1.全面树立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技能
为协调全校创业教育,可设立创业试点班。全校选拔30名学生组成虚拟创业实验班,单独开展创业教育。经过一年的创业教育,他们在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开展创业活动,创业活动可以记录在人才培养计划的学分中。
试点班将从五个方面实施改革。一是重新建立课程体系。新课程体系由实践和理论两个模块组成,突出实践模块,实践模块提高到65%以上;二是教学方法改革,新教学方法以行动为导向,课程设计突出“做中学”的实践环节;三是教学理念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人为本”,充分展现生活中各个角色的“为”和“位”;四是考核形式注重过程,以答辩形式考核为主;五是坚持“扶上马、送一程”的理念,建立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在改革的同时,突出了“岗位认知、岗位培训、岗位工作”三个阶段构成的创业实践和以岗位创业能力培训过程为主线的教学形式。岗位认知主要是理论模块的课堂教学;岗位创业培训是让学生体验营销、团队、规划、采购、谈判、管理、产品、资本、财务等方面的创业操作过程。在岗位创业培训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管理能力、市场调研能力、业务规划能力、产品营销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和业务谈判能力;岗位创业是利用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立岗位创业实践基地,让学生熟悉企业运营流程、岗位设置和要求,掌握基本工作技能。通过岗位创业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岗位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创业实践能力、工作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多方面接触、了解社会,尽快缩短与社会的差距。
2.以活动为载体,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在开展课程教学的同时,学校每年都可以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进行创业意识培训和创业模拟培训。它不仅从简单的理论学习开始,而且还加入了模拟计算机操作和户外扩展项目,使学生逐渐从简单的理论学习过渡到模拟实践,为学生自主创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各部门可通过创业报告会、创业经验交流会、创新作品展、创业竞赛等形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学校还应开展各种活动,如:成立大学生创业协会,依托社区举办各种创业竞赛,基于创业竞赛,引导学生建立创业意识;举办创业论坛。邀请成功的企业家进入学校,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通过开展创业论坛,深入引导、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企业模拟运营竞赛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互联网+”等创新创业竞赛。通过参加这些竞赛,可以有效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全面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积极推进竞争成果转化,促进竞争成果与实体经济融合,积极服务地方经济,提高质量和效率;促进创新引领创业,促进就业,全面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3]
总之,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计划项目与教学改革、学科竞赛、社区活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活动有机结合,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创业技能教育全过程,围绕“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以“产业教育一体化、校企合作、合作教育”战略思想实现新的人才培训机制。
3.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孵化基地的建立是高校从过去简单的理论和模拟实践正式过渡到真正的创业实践运作的标志。创业孵化基地主要具有创业实践教育功能、项目管理功能、资本管理功能和孵化器功能,致力于为大学生创业孵化和培养服务。孵化基地可为大学生提供创业空间、创业配套设施和创业资金,降低大学生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通过近年来的不断建设,大多数高校创业基地健康有序发展,形成了综合支持体系、综合服务体系、合理管理体系、多元化指导体系、市场化运营体系等健全运行机制。形成了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计划项目为龙头,以创新创业竞赛为载体,以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为重点的网络结构,全面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4.积极营造校园创新创业氛围
要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全校要倡导“四创”理念:即创新、创业、创新、创造,努力营造“四创”氛围,以“四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积极实现“四个结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个性化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与创新创业实践、创新创业教育与职业规划相结合。努力构建“六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即创新创业教学、竞赛、培训、实践、研究和保障。积极探索“四位一体”教育体系:即创新创业知识探索、能力提升、素质培养、人格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多种渠道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能力。
学校建立了典型的创业选拔和培训机制,积极支持和培养一批典型的学生创业项目和人员。不断宣传创新创业模式,发挥示范和驱动作用。学校还可以发挥成功创业者、知名校友和典型学生创业示范群体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和潜力,鼓励学生勇于创业、乐于创业、善于创业、成就事业。
5.结语
鼓励创新,帮助创业,形成进步的创新创业能力培训体系。整合资源,深化改革,建立可持续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为学生埋下创新创业的种子,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使学生有创新创业的冲动,培养创新创业的愿望。学校大力弘扬创业精神,培养制造商文化,营造“光荣劳动、宝贵技能、伟大创造”的社会氛围,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业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