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校企合作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1]在自主创新时代,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与企业的合作起步较晚。在推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新时代,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尤为必要。校企合作是校内、校所、校企、校地、跨境合作等多学科的协作体系,是合作教育模式的创新,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校企合作教育不同于普通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是集应用型、创新型、实践型于一体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高等教育模式的改革创新和资源优势互补。


1、校企合作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1.校企合作是推进我国高校自身改革的必要条件


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向普及的转变,中国的教育体制也在不断改革。目前,虽然中国是一个主要的教育国家,但在科研、教学、培训等方面的实践人才培训体系并不完善。校企合作主要是充分利用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教育资源和环境,共同参与人才培训,建立促进就业培训的长期机制,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2.校企合作是中国大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


随着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的不断增加,就业难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校企合作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是指通过传授一定的创新创业教育知识,让学生在“做”中反馈“教”和“学”的效果和质量,在“学”中发现“做”中的不足和新问题,然后反馈给“教”,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培养当代大学生适应经济竞争和社会生存,学习自谋职业、自主择业的方法和途径。


3.校企合作是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走新的工业化道路是中国不可避免的选择。以学校为主体的传统教育模式与市场需求脱节,专业培训目标过于趋同,结构矛盾过于突出,导致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低,创新意识低,人才结构与企业需求不高,极大地阻碍了我国创新国家建设和新工业化道路的进程。校企合作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应用型工程人才,符合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


二、校企合作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1.缺乏校企动力,缺乏资源整合


在缺乏有效机制的情况下,企业往往不愿意参与人才培养。高校注重科研和人才培养,更注重教学、论文和项目。虽然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在社会上已经实施了很长一段时间,但从企业创新能力和高校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脱节仍然很普遍,没有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导致创新创业课程仍以选修和辅修的形式设置,内容从管理课程中移植,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使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无法进行。


2.校企合作不足,缺乏协作平台


目前,我国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关系相对松散,仍以高校为主导,企业被动参与,两者之间没有真正的合作。校企合作不是从高校和企业的需求出发的。企业在为高校学生实践和实习提供场所方面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并没有真正融入到高校人才培养的合作教育中,发挥着协同教育的作用,使得校企难以实现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


3.校企师资不足,参与机制不足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要求教师同时具备实践和理论的双重条件,但绝大多数高校缺乏这类教师,大多数创新创业教师来自辅导员、经济、管理专业教师,创新创业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平台工作经验和专业培训,不能很好地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在企业中建立一个专门的实践教师团队的成本太高了。如果现有员工作为教师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就会出现员工素质不均匀、理论水平低的现象。


三、校企合作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策


1.激发动力,加强校企资源整合


校企合作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是基于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具有双赢合作、成果共享和风险共享的原则。大学是知识和人才供应商,企业是技术和经验供应商,校企人才资源结构互补和使用共享,可通过人才资源共同引进、共享和就业,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建立开放的人才引进体系,寻求人才资源共同引进和资源共享,激发校企合作的动力。


2.加强合作,推进校企合作平台建设


校企合作平台是沟通理论教学和实践的媒介,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高校要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注重教学,兼顾技术服务、科研、培训和学生就业。高校还可以将企业的一些技术设备引入校园,让企业骨干带领学生一起从事生产管理等实践活动。企业不仅节省了劳动力、场地等硬件成本,还给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在科研技术服务方面,创新创业基地可以与企业共同解决问题,即解决Q企业的生产技术问题,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对创新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3.积极参与,加强校企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创新创业教学团队建设。创新创业团队应通过广泛的渠道和灵活的方式进行,包括校园专职实践教师和企业兼职实践教师。企业兼职实践教师可由企业高级主管和工程技术人员组成;二是完善参与机制。在修订培训计划和课程设置的过程中,高校要增加企业人员的参与度,使教学更适应社会需求,让企业人员了解高校的教学状况,让企业人员更全面地了解学生;三是培养科研型、实践型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评价体系。高校和企业应当在职称评定、聘用和津贴薪酬方面认可实践指导教师,调动教师服务社会发展、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