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博物馆教育活动现状

博物馆教育活动现状


(1)博物馆开始关注教育功能,但不够强大


众所周知,博物馆有三个功能:收藏、研究和教育。长期以来,国内博物馆高度重视收藏和研究,而忽视了教育功能。其结果是博物馆公共服务意识薄弱,教育活动匮乏,手段单一枯燥。但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国内博物馆行业正倾向于教育功能。2008年,国家文物局制定的《博物馆条例》将“研究教育”功能放在首位;2015年,《博物馆条例》正式颁布,教育功能在研究前被提及。虽然只是顺序的调整,但说明了国内对博物馆认知的提高。此外,在国家文物局近年来的博物馆评审中,教育及相关权重提高到60%以上。


(2)针对中小学生的教育模式已经形成,国家教育模式模糊


目前,博物馆非常重视青少年教育,不同程度地与学校携手开展学术讲座、文化论坛、艺术沙龙、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场景教学、博物馆精彩夜等活动,甚至对博物馆公共教育理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国家博物馆还为家庭儿童开发了一系列“阳光青少年”课程;为以班级为单位的学校群体开发了一系列“社会课堂”课程;2016年,为儿童撰写了传统文化――博物馆教育系列博物馆教育系列,共15卷。同年,《中国传统文化培养教育》启动――中学全学科博物馆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贯彻全日制初中和高中阶段。因此,对于中小学来说,博物馆的教育模式已经形成。但这取决于收藏丰富、财力雄厚的博物馆。


事实上,学校长期面临着应试教育和学生安全的压力,博物馆展示的教育手段是单一而僵化的。两种文化教育合作机制缺乏联系和互动,仅依靠博物馆与学校个人之间的一些分散和无系统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闲置。


对于成人或特殊群体的教育,更不用说模式了,观众也没有细分,主要是由评论员解释,或者是自由的“漫步”参观。通常以免费的诱惑吸引观众,文化旅游仍需要孵化和升级。


(3)v解枯燥,网站沉睡,活动形式主义和青少年倾向明显,观众只是“观众”


讲解枯燥,网站沉睡,活动形式主义和幼儿倾向明显,观众只是“观众”,这是对当前博物馆教育的描述。事实上,情况也是如此。如今,随着博物馆的教育职能越来越受到行业和公众的重视,评论员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应该受到重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目前博物馆对评论员的要求是形象好、口才好、适应性强、知识涵养高。这样,播音员和学者的高要求和工资却极不匹配。招聘的高级人才流动性很大。久而久之,留在这个行业的人大多是学历低、进取心弱、研究能力差、应对能力强、自主创造能力差的人。在评论员整体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很难开展高质量的教育活动,更谈不上引导观众探究和发现问题。


一些博物馆网站的内容更新速度慢,没有教育活动的主题,一些中小型博物馆甚至没有网站,这与当今信息时代非常不相称。日本称观众为“博物馆的用户”,他们既是参观者,也是讲座的观众,也是网站的用户。目前,博物馆只是中国观众观看展览的地方,只是观看。他们对文物背后的历史和文化知之甚少,所以观众只是“观众”。另一方面,博物馆的展览方式相对简单,甚至有满足低层次观众需求的展览,违背了博物馆教育的宗旨,教育功能粗俗化。(4)博物馆教育资金严重不足


由于博物馆是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中国许多博物馆都是免费开放的。对于博物馆来说,许多博物馆的资金来源大多是基于政府的财政支持,占博物馆日常开支的一半以上。可以说,没有财政支持,博物馆将无法正常运作。据笔者调查,在博物馆资金使用过程中,70%的资金用于展厅的维护整改,20%的资金用于展厅的临时展览,教育活动的资金不到3%。在开展活动时,教育活动往往不是优先考虑的。例如,青年体验室只停留在许多博物馆的纸上,很少在行动中实施。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