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促进人类全面发展的一种手段
马克思说:“要改变普通人的本性,使其获得某些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能,成为发达和特殊的劳动力,必须有一定的教育和培训。”[5]195。他指出,教育“是创造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5]534。通过系统全面的学校教育,用知识武装人们的思想,开阔视野,丰富人们的思想;教育和感染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情感,提高人性;承认人们兴趣和个性的多样性和质量差异,尊重学生的不同个性,追求人人潜在个性的全面充分发展,提高人人适应社会生活的实际能力。
(1)传统教育模式导致人们无法全面发展
纵观历史,由于科举制度的长期延续,考试文化深深扎根于人们的心中,考试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得到了极大的加强,从一种手段演变为教育的目的;然而,现实生活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家庭教育观的价值定位不当、社会教育机会相对严峻、择业竞争日益激烈等,再加上我国现有教育结构和资源的失衡,这些历史因素与现实原因相结合,使学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种以考试为手段,以简单分数为标准,以少数人从大多数人中选拔出来,送到高等学校的教育,即应试教育,以单一学科课程为特点,片面强调知识灌输,忽视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注重短期效应。
1.对教育的功利追求阻碍了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中小学教育是应试教育,十多年的苦读是为了考大学,是为了最终的目的。高等教育实行专业教育,主要传授一定范围的有限专业知识,以最终就业选择为目的,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种功利主义的教育并没有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各种方式启发、引导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教育。这些教育培养的学生大多没有独立的思想、个性和激情、想象力、文化感,甚至没有最低限度的社会知识和人际交往经验,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适应社会的能力差,无法应对变化,缺乏开拓创新的勇气、意识和能力。2.专注于书本知识魇谂嘌?一些“有知识没文化”的人。在我们周围,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知识甚至知识水平很高的“文化人”,但做一些不人道、不合理甚至“反文化”的事情。著名的英国科学家和教育家赫胥黎说:“简单的科学教育就像简单的文学教育一样,会造成理性的扭曲。”比如迷恋“法轮功”的人中有一些知识分子,他们是自然科学专业的知识分子;一些大学毕业生甚至没有基本的公德修养和日常生活常识,这意味着如果有知识,就必须有文化和素质。当我们开始理解和倡导“知识有用”时,我们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不太可能产生实际利益的长期而深刻的文化。半个多世纪前,我们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分析了文理分离的危害。他认为,只有学习自然科学知识而不学习人文知识,才能培养“半个人”、不能培养完全人的“畸形人”或“残缺人”。
(2)素质教育是促进人类全面发展的教育手段
“将一个人的身体、智力、情感、伦理因素结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美的人,这是教育基本目的的广义理论”[7]。综合素质教育的提出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人的全面发展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必然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1983年,邓小平同志呼吁“教育应面向现代化、世界和未来”,后来提出了培养社会主义“四新人”的政策。素质教育已明确写入《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了学生道德、智力、身体、美、劳动的全面发展。这不是一些人理解的,除了主要课程和一些艺术课程。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内化,真正将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内化为一个稳定的性格,形成一个完整的个性。现在有一个误解,即说到全面发展,我们会考虑让孩子们学习唱歌、跳舞、弹钢琴、绘画、打篮球、当主持人等才能,素质教育不仅可以依靠一点表面文章,唱歌、跳舞不等于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必须能够调动学生理解和实践的主观主动性,促进学生生理和心理、智力和非智力、认知和意图等因素的全面和谐发展,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文化内化。使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和谐平衡发展。
素质教育是个体的主动发展。没有个人参与的主动性,外部环境、知识和技能很难进入其思想和内心,从根本上影响个体的发展。因此,教育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倡导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把学生当作有自尊、自信和主体精神的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精神,使学生活泼、积极、全面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