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专业基础课与设计专业课的相关性

工业设计专业课程是本学科的重点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软件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包括设计理论课程、专业设计实践课程等。跨学科课程是为丰富学生的知识而设置的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其课程包括与工业设计相关的交叉学科。


高校工业设计课程体系存在问题


专业基础课程与设计课程之间没有很强的相关性。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虽然课程内容是一些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但对学生在未来的专业设计课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大多数高校的专业基础课程与设计课程脱节。基础课强调造型表现的技术性,教学内容缺乏与专业设计相关的课题培训,导致学生思维僵化、审美僵化,难以与后续的专业设计课程联系起来。


设计专业课程的实践环节不够深入。工业设计是物体的创造,最终以物体的形式表现出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种造物行为决定了工业设计人才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然而,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工业设计人才的实践能力相形见绌。国内高校工业设计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主要集中在手绘、软件操作、模型制作等方面。其中,在模型生产能力培训方面,教学方法相对落后。一些先进的快速成型技术没有引入大学教学,严重脱离了社会需求。此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还不够全面,导致学生无法综合运用课程知识解决错综复杂、涉及面广的问题。专业设计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不强。虽然专业设计课程在时间上是相关的,但实际教学内容缺乏具体的相关性和系统性。例如,在教学计划中,有三门关于产品设计的课程,即产品设计(1)(2)(3),分别在大二、大三和大四开始。这三门课程既有联系又有进步。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教学不同,教学内容难免存在内容重复、目标薄弱的问题。


高校工业设计课程体系改革思路


一是加强专业基础课与设计专业课的相关性。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设计课程脱节,是大多数高校在设计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果解决得好,将对提高设计人才质量和教学水平发挥重要作用。虽然基础课的内容是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但没有这些基础知识,就像“无根之树”和“无根之房”。因此,要加强专业基础课与设计专业课的相关性,必须认识到专业基础课的重要性,改革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方法,改变专业基础课注重技术训练而不是创造力的局面。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内容结构应由浅入深分为基础层、技能层和应用层。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加入设计理念和社会调查理念,增强基础专业知识与设计实践的互动性和互渗性。例如,在“色彩构成”课程的教学中,除了基本的色彩理论知识和色彩构成培训外,还增加了色彩与平面设计、工业产品色彩设计、流行色彩等培训。通过这一系列的培训,学生不仅掌握了基本的色彩原理,而且体验了色彩在平面设计、产品设计等领域的应用,为学生将专业基础知识应用于专业设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加强工业设计专业课程的实践。目前,国内高校培养的工业设计人才存在“眼高手低”的问题,实践能力不足是国内大多数产品设计师的共同问题。原因与国内高校工业设计教育体系不完善有关。一些专业设计课程没有重点,课时安排差别不大,导致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不足。例如,专业关键课程“产品设计”,课时为64小时,教学过程一般涉及市场研究、设计草图、设计渲染三个环节,产品模型制作、产品人机分析、产品优化方案和可行性分析、产品配色研究、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没有在本课程中进行,学生设计过程停留在“半实践”“不完善”设计阶段,设计实践能力不能全面培养。因此,为了加强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应根据专业设计课程的性质和培训目标,适当延长个别专业设计课程,使学生在专业设计课程中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设计实践。


最后,加强专业设计课程的灵活性。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工业设计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必须发生重大变化。教学将更加灵活、个性化、灵活、丰富、启发性的教育理念和模式。课程的学习不再局限于学科的界限,而是朝着跨学科、综合化的方向发展。例如,将设计项目带入专业课程教学,以设计项目带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课程也可以整合,三年级到四年级上学期的专业课程可以整合成三系列课程,以综合培训为核心,辅以其他相关课程。辅助课程可以根据综合培训课程的需要在适当的时间进行干预。这种教学方法将学科知识与设计实践紧密结合,加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


小结


高校要培养高水平的工业设计人才,设计教学必须跟上时代和社会进步的步伐。在坚持素质和能力培养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具有创新精神的设计教学模式。为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注入新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培养综合能力和高素质的工业设计人才。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