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支架教学强调支架建立在最近的发展领域

1.支架式教学的概念


在支架教学中,“支架”一词最初用来描述建筑工人用来移动和堆放材料的架子[3]。1976年,伍德等人率先将其引入教育领域,描述了能力较强的儿童从当前认知水平向潜在认知水平发展的支持[4]。结合苏联心理学家Vygotsky的“最邻近开发区理论”,形成了支架式教学模式。这一理论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许多学者阐述了它的含义:一些学者提出,支架教学是一个帮助学习者跨越当前水平和目标之间的过程[5]。欧洲共同体在《远程教育与训练项目》中(DGXIII)本文将支架式教学定义为学习者提供进一步理解问题所需的概念框架,分解复杂的学习任务,逐步深化学习者的理解。总之,支架式教学的基本思想是教师根据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根据学习目标建立和删除不同的学习支持,利用各种环境因素引导学生完成知识建设,提高学生的智力和自主学习能力[3,7]。


2.支架式教学的特点


2.1支架必须建在“最近发展区”


最近的开发区是Vygotsky提出的一个潜在的虚拟空间,是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开发水平与潜在的开发水平之间的距离,可以在更强的能力的帮助下解决问题。在任何条件下都无法达到超出这个距离的开发水平,提供支持是无意的[89]。教师必须判断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预测可以实现的空间,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合适的支持[10]。当学生通过指导和认知达到更高水平时,新的最近开发区就会出现。这样,每个新的最近开发区都会在前一个基础上无限期地向外延伸,这就要求教师的评价要走在学生发展的前列,及时提供支持,引导学生[1011]。


2.2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


支架教学是一种通过合作和社会互动促进知识整合的教学方法[12]。Vygotsky认为,只有通过互动和合作,学习者才能开始构建知识的过程,个人与社会环境的交流是高水平学习的关键[8,13]。与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导的课堂不同,支架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了解支架建设是否适当,及时调整支架跨度或新支架,掌握教学过程[3]。例如,在护理实践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包括模仿、合作和支持[12]。最初,学生受到知识的限制,只能模仿教师的行动和思想;随着知识的扩展和师生关系的和谐,学生可以自发地互动和分享观点,实现对问题的一致理解;最后,学生跳出教师的框架,产生新的理解,促进师生的共同学习和进步。


2.3支架是动态的、渐撤的


支架教学强调支架建立在最近的发展领域,“动态敏感,适应学生的临时能力,随着能力的增长逐渐撤离”[13]。Vygotsky还提出,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在前两个阶段,教师处于反复构建和调整支架的状态。在最后的内部化阶段,教师需要拆除支架,使学生能够独立实践[9]。随着教学的推进和学生水平的提高,教学开始时建立的支架不再适合现有的发展水平,教师应及时拆除旧支架,提供新的支架。在教学过程中,支架的水平逐渐提高,数量逐渐减少,直至完全拆除。教师应注意支架建设和拆除的及时性[10]。支架建得太早、水平太低、撤退太晚,不适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相反,学生不能巩固所学知识,容易疲劳,削弱了支架的意义。支架教学对教师选择建造支架的时间要求很高。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