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省协同创新产业设计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由于工业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工业设计本科专业不仅可以从理工科考生中招生,还可以从文科加艺术考生中招生。近年来,福建省工业设计高等教育发展迅速,高校招生量逐年增加。据统计,我省15所本科院校设有工业设计或产品设计专业,工业设计专业设置类似专业,仅从我省工业设计人才培训数量来看,就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然而,我省高校在协同创新工业设计人才培养体系和专业定位方面仍存在诸多困惑。高校现有的学科组织结构壁垒严重,缺乏沟通,影响了工业设计学科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管理等学科的整合与整合。培训目标对反映人才培训的综合性和人才在工业产品创新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尚不清楚,导致专业课程体系的单一、片面和相似性。一些学校的工业设计教育只注重艺术设计,对实质性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不够深入,忽视了综合素质和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使人才视野和跨领域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有限。调查显示,我省工业设计专业办学条件不足,教学实践环节不足,学生跨领域能力薄弱。通识性、跨领域的工业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不能满足我省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协同创新驱动发展的需要。目前,我省制造企业和工业设计公司无法招聘合适的人才,许多工业设计应届毕业生从事其他专业工作,表明我省综合工业设计人才供需矛盾依然存在。同时,福建省工业设计职业继续教育尚未充分开展。由于我省工业设计产业化程度相对较低,如我省约80家专业工业设计公司,上海、江苏、浙江300多家,广东500多家。而且,我省工业设计公司的员工通常是30人甚至10人以下的小微企业,人才流动频繁,跳槽现象严重。研发梯队不稳定,导致设计创新速度慢,周期长。企业经营困难,影响工业设计职业继续教育的发展。工业设计人才缺乏跨领域协同创新,也导致我省工业设计公司服务结构不合理。大多数工业设计公司服务于消费轻工业产品,缺乏能够服务于设备制造、汽车、15进口、电子信息产品制造等设备企业的工业设计公司,而我省这些行业的工业设计创新能力仍然很弱。如果工业设计服务业不能与设备制造企业融合,就拿不到大订单,做不到大事业。因此,全面的跨领域工业设计职业继续教育和人才培养已成为我省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关键。目前,我省工业设计公司的工业设计人才队伍普遍较年轻,学科教育背景有限,缺乏实践经验积累,缺乏对外交流。充分开展福建省工业设计职业继续教育,改革高校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突破工业设计师职业成长,为我省工业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基础。
2.对跨领域协同创新产业设计人才培养的建议
工业设计是一门知识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在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上,需要具备跨学科综合素质和跨领域整合的创新实践能力,以及可共享设计技术资源的整合利用能力。企业不愿意吸收只会画外观设计图纸,不懂结构和工艺的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为了适应当今社会激烈的市场竞争,工业设计创新必须紧密依靠跨领域的合作。如果工业设计毕业生没有跨领域的综合知识,不擅长合作,就很难承担创新的责任。人才是创新的首要因素。培养具有跨领域协同能力的工业设计创新,也需要高校、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在高校,由于工业设计是一门知识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工业设计教学体系应加强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管理等学科的整合。从内容丰富、方法更新、条件改进三个方面提高教学质量,有效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企业命题进入课堂,使专业实验进入企业。政府增加投资者,支持工业设计创新交流和竞争活动,推进高校工业设计专业教育改革,政策引导企业和高校加强设计工程硕士联合培训,鼓励企业和各社会机构开展工业设计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建立工业设计师职称资格评定制度和人才激励机制,鼓励工业设计公司为制造企业提供基本要素服务,稳定和扩大工业设计公司的专业人才队伍。企业探索建立首席设计师制度,引领和扩大现有的工业设计人才队伍,使工业设计创新主体的制造企业和工业设计公司成为工业设计高端人才的摇篮。培养创新人才的新动力,促进我省工业设计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