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局部解剖学模块化教学方法

1.模块化教学方法的重要性:过去传统的局部解剖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教师只讲不同层次组织器官的结构和不同器官的位置,应用的教学模式可称为“填鸭式教学”或“机械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并没有将人体的各种组织结构与各种临床病例有机结合起来,因此这种教学模式极其枯燥。枯燥的学习内容和死记硬背的记忆方法导致学生对学习过程失去兴趣,学习难度也增加[2];而且,随着医学院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学标本相对匮乏,学生亲自操作的次数明显减少。此外,教师启发不到位,学生操作过程机械,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机械解剖学完成任务,课后不总结,最终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3]。模块化教学方法是在注重临床应用的前提下,以临床应用为核心内容,围绕基本模块和扩展模块,将解剖学理论与临床应用紧密联系起来。在使学生扎实掌握解剖学结构的前提下,还需要学会灵活运用解剖学知识来分析和评价各种临床症状,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具体的临床操作过程,促进局部解剖学的学习,为局部解剖学的教学寻求新的教学模式。

2.模块化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1)设置模块:将整个人体分为头、颈、胸、腹、盆、会阴、上肢、下肢、脊柱八个模块。每个模块由基本模块和扩展模块组成,学生应掌握这两个模块。例如,腹部模块包括:腹部概述和腹壁属于基本模块,扩展模块包括腹股沟区域、腹部器官和血管以及腹膜后间隙。

(2)实施过程:在实施模块化教学方法的具体过程中,教师应首先在临床应用的基础上设计模块化问题,并提前分发给学生。除了预览实验操作外,每组学生还需要为某个模块问题准备相关信息。学生分工明确,相互配合。每组安排主要作者做出自己的答案,整理演讲大纲,最后制作成幻灯片。在操作过程中,根据传统的分工,分为主刀、助手和操作提示[4]。每组选择一名代表发言,运用所学的相关理论解释某个临床问题,并在每组之间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老师总结了演讲。

(3)具体实例:现以腹部模块为实例进行具体说明。基本模块M1由腹部概述和腹壁组成,扩展模块包括:腹股沟区M2、腹腔器官与血管M3、腹膜后间隙区M4。在掌握M1模块的前提下,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M2、M3、M4扩展模块的操作。在开展腹股沟区M2模块时,如“腹股沟疝的临床表现和疾病的发病机制”,需要M2扩展模块操作组的学生详细咨询信息。该模块的具体操作过程如下:①学生在操作前进行讲解;②M2模块操作;③操作后,学生制作幻灯片;④汇报工作;⑤小组讨论;⑥教师进行全面总结。由于腹部是一种立体结构,其体积小,与之相关的结构较多[5],传统的简单机械解释腹股沟解剖的教学方法非常枯燥,仅靠挂图等影像措施无法解释腹部的解剖结构[6]。通过模块化教学方法,学生可以更准确地掌握腹股沟区域的解剖结构,更容易理解腹部的解剖结构。

(4)评估方法:由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时间非常有限,标本数量有限,每个学生只能操作一个模块,因此不可能每个模块都有机会亲自验证,这就要求每个小组之间的学生共同努力。因此,每个模块的内容应充分包括在评估中。理论评价一般包括基础模块和扩展模块,分数占50%;在实验评估过程中,具体操作扩展模块的分数占30%,其他扩展模块的分数占20%。此外,在理论评估过程中,需要设置一些运用已学的解剖学理论解释相关临床现象的问题,测试学生掌握解剖学理论的程度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学生具体临床症状的分析,考察学生对不同模块解剖学理论的掌握程度。

3.模块化教学方法的效果和经验:以2010年临床医学专业2个班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3人,对照组30人。观察组采用模块化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观察组的平均分为88分.4±11.3;对照组成绩为81.3±18.2.前者明显高于后者;观察组及格率为94%,对照组及格率为82%,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局部解剖学模块化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以积极的态度学习,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让学生深入了解课堂教学内容,启发他们的思维能力。

4.摘要:作者将模块化教学方法引入临床医学专业的局部解剖学教学过程,旨在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局部解剖学的教学质量。在模块设计中,紧密结合临床合理设置模块教学内容是首页任务,因此模块教学方法要求局部解剖学教师具有高质量、高水平、丰富的临床理论和临床经验,有针对性地选择与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合理联系临床病例,提出高质量问题。因此,有必要定期安排局部解剖学教师深入临床实践,掌握丰富的临床实践技能。简而言之,局部解剖学模块化教学方法可以激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