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从网络素养的角度探讨了2016年影响广泛的“徐某”电信诈骗事件。2016年8月,某省高考新生徐某的考生信息被犯罪分子通过网络技术手段窃取,并假装是教育局。财政局工作人员以发放助学金的名义骗取了徐某上大学的9900元。得知被骗后,徐某郁结在心,最终导致心脏骤停不幸死亡。事件发生后,立即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大学生网络安全被推到舆论浪尖。因此,如何开展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指导,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网络素养与网络安全的关系
网络素养主要由信息接收、信息解读、网络安全、网络利用、网络伦理道德五部分组成。网络安全与网络素养的关系包括、整合和发展。网络安全是网络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网络安全进一步发展了网络素养的内涵和延伸;网络素养包括网络安全。缺乏网络安全的网络素养注定是不完整和不完整的。因此,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缺一不可。
二、大学生缺乏网络安全意识的表现
1.信息识别能力不强
网络信息如烟海。对于信息判断能力相对较弱的大学生来说,一旦遇到虚假信息,可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比如网上兼职,利用业余时间做兼职是大学生接触社会锻炼自己的好方法。电脑、手机、网络的普及,促使很多大学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兼职手段,而是涌现出一些网上兼职群体,也出现了很多网上兼职网站。虽然网上兼职具有不受地域限制、信息流通更快的优点,但不确定因素却越来越多,比如个人信息被盗、押金被骗、亲戚被骗钱等。同时,大学生对二维码风险、公众wifi,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伪基站风险的认识。
2.网络成瘾
包括“游戏成瘾”、“购物成瘾”、“社交成瘾”等网络成瘾问题。长期的网络成瘾会导致大学生学业浪费、与家人和朋友疏远、身心损害等严重后果。例如,网上购物虽然突破了传统商业模式的障碍,但对消费者和市场都有很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网上商品的质量、价格和便利性也极大地吸引了大学生的消费群体。但网上购物是一把双刃剑,有两面性。虽然网上支付手段和环境相对安全,但犯罪分子不可避免地会机会主义,利用非法手段窃取用户的支付信息,导致财产损失2。此外,长期沉迷于网上购物、网络游戏等,会导致大学生提前消费、抑郁,从而构成网络犯罪。
3.网络犯罪
网络犯罪也是大学生常见的网络安全问题之一。在微博、朋友圈等应用程序上获取信息时,“三观”不成熟、缺乏理性思维的大学生容易产生从众心理和创新心理,导致信息判断错误、网络舆论暴力、网络黄色、网络欺诈、网络谣言等现象。但有些大学生不能合理规划个人消费,盲目比较,或者有些大学生需要资金支持个人创业,如果遇到非正式非法的网上贷款渠道,风险意识薄弱的大学生必须成为弱势群体,如果大学生欠债,无法偿还可能走向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