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积极采取措施恢复高等教育“本真状态”

高等教育原生态回归策略

只有在更好的生态环境中,事物才能健康发展。通过对我国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分析,可以看出存在的问题很多,主要表现为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积极采取措施恢复高等教育“本真状态”是高等教育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1.坚持高等教育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观本质上是一种全面、全面、和谐的社会发展观。高等教育体系作为社会的一个子体系,也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过去,由于缺乏可持续发展理念,忽视高等教育的生态特征,一些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破坏了高等教育体系的生态环境。近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化、深化和推广,其精神本质已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对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样,可持续发展理论也被引入到高等教育研究领域,使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通过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来实现。因此,培养大量优质人才是实现高等教育社会功能的前提。一方面,高等教育应拓宽专业领域,增强知识创新能力,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高科技成果和智力支持;另一方面,学生的政治素质和人文素质教育不容忽视,努力培养学生成为政治水平高、专业优秀的复合型人才。二是加强高等教育自身建设。高等教育“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其本质是自然和社会的。自然是高等教育作为培养者的教育教学运行规律。社会性是高等教育对象的个人社会化和社会化特征”[4]。可见,高等教育作为社会的子系统,不仅要满足社会的需要,还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只有加强自身建设,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功能,服务社会。因此,在加强高等教育自身建设的过程中,要转变传统教育发展观,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增强高校依法办学的能力和活力。

2.优化高等教育生态系统区域资源配置

我国高等教育生态区域发展不平衡是一个客观事实,如何实现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是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首先,在配置生态区域资源时,要根据不同高校的生态区域优化区域资源配置,增强其适应性,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例如,位于西部的兰州大学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建设需要,结合自身特点和国家建设方针,提出了建设方针“立足西部,独树一帜”办学口号,积极与西部省份和地区企业沟通,寻求合作伙伴,有效推进产学研校企结合进程。这不仅解决了大学自身资源不足的问题,而且为西部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才,为国家的整体发展做出了贡献。二是加强投资,加强合作,实现优势互补。经济发展水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也决定了各高等教育生态区域资源的总投资。但由于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高等教育生态区呈现东强西弱的格局,差距进一步扩大。会议差异导致高等教育发展失衡,不利于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这就要求科学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必要时采取行政干预,对生态环境恶劣的西部地区多一些政策倾斜,少一些制度壁垒,使不同生态区域的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同时,加强东西部高校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实现优势互补。最后,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生态意识。长期以来,我国对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研究主要从经济和社会现实的角度出发,很少考虑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过程中的生态区域特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这一特征。随着高等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日益增强,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需求也越来越广泛。然而,由于高等教育生态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和资源的有限性,为了满足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必须考虑整个生态区域的高等教育生态区域资源,按一定比例配置,不是优先发展良好的区域环境,而是努力缩小不同地区之间的差距,确保高等教育生态区域资源的合理配置,维护高等教育体系的生态平衡,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创造和谐的生态环境。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