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教育的影响

大学生安全网络全意识培养生态系统模型

根据尤•根据布朗芬布伦纳生态系统的理论研究,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上述生态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建立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培训模式,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具体的网络安全意识培训模型如图所示,三层系统紧密相连。

(1)微观系统的影响微观系统是指学生的个人特征和生理因素,对大学生的网络安全行为、网络安全意识和网络安全态度产生最直接的影响。目前,大学主要在20世纪95年代和20世纪00年代之后。但大多数大学生没有接受过网络安全培训,对各种网络知识知之甚少,网络安全意识不强;大学生处于身心发展阶段,缺乏丰富的社会经验,区分是非能力差,面对网络安全问题往往难以区分,但往往运气好,缺乏网络法律意识;绝大多数大学生缺乏自律,网络成瘾,网络自控能力差。大学自由和冲动的社会使网络成为大学生迷失自我的游乐园,网络娱乐时间几乎占据了大学生的全部生活。

(2)中观系统的影响中观系统是指与个人相关的小规模群体,如学校、家庭等。1.学校教育制度的影响。高校作为网络使用最密集的地区之一,肩负着教书育人、立德育人的重任。培养新时期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是大学的重要责任和义务[8]。但由于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高校在处理网络安全问题时仍存在诸多不足。一是高校对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教育重视不够。一方面,高校缺乏专业教师,网络安全意识教育主要依靠辅导员和教师,缺乏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知识;另一方面,工程部、安全部、共青团委员会等部门往往负责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各自为政,无人协调,难以形成合力。二是高校网络安全教育方式需要创新。首先,虽然计算机课程教育在高校已经普及,但大多数高校的网络安全教育课程并不完整,课程是临时的。学生在接受知识之前对教学内容一无所知,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其次,教学模式枯燥,教学内容落后。教师主要讲解传统课件,教学形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最后,网络安全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任务,更是借助社会资源寻求家庭支持。然而,大多数高校与家庭教育断断续续,很少与社会接触。三是网络安全教育尚未形成常态化。许多高校只对新生进行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年级越高,安全教育就越少。也有许多高校部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难以保证网络安全意识教育的过程性、目的性和有效性。2.家庭教育的影响。家庭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教育,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教育也将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9]。首先,家庭收入、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学生来源、家长教育水平、职业等因素将对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产生重要影响。然而,许多家庭缺乏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大多数家长关注学生的学习、足够的钱、发展障碍等,过度溺爱和保护导致学生的安全意识薄弱,甚至当学生的网络安全问题时,家长选择承认不幸,权利保护意识薄弱。其次,调查显示,我国部分家长缺乏子女安全教育[10]。大多数家长认为教育学生是学校的责任,家长已经成为学校的责任。“甩手掌柜”家庭教育的形成忽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最后,绝大多数家长都是70后,难以适应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意识素养低,不能科学引导和监督孩子的网络行为。

(3)宏观体系的最外层宏观体系是一个比小群体更大的社会体系,包括文化组织或机构、制度和习俗。宏观体系作为最大、最外围的环境体系,对学生问题的处理影响不大,但有时影响很大,短期内无法改变。培养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微观体系和中观体系通常受宏观体系的影响,如“文化影响”“制度约束”“法律规范”等等。开放、快速的网络为犯罪分子提供了侵犯他人隐私、窃取他人信息、冒充他人亲友的机会。网络舆论和各种思潮也给主流价值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威胁。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奢侈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应摒弃过去单一指标的静态观察模式,转向社会环境中的动态观察[11]。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