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的汉语教学实践,我发现我们的学生基础差,缺乏足够的信心,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不科学,不灵活,不知道如何学习。然而,我也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的智力水平是正常的,甚至少数学生也非常聪明,有很高的语言天赋。因此,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必须培养和调动学习动机、态度、兴趣、习惯、情绪、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我在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方面做了以下两个尝试:
一、关心、爱护学生,和谐师生感情
古人曰:“亲其师,信其道”。这句话很有道理。尤其是对于心理发育不完全成熟的年轻初中生来说,他们仍然非常依赖老师。因此,对老师的好恶往往直接影响到这门学科的学习效果和成绩。因此,作为一名负责任的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努力成为一名学生“喜欢”教师,争取更好的教学效果。当然,这并非如此。“讨好”“迎合”学生,但在教学过程中热爱学生,向学生倾注真诚的情感和温暖的爱,对学生有亲密、信任和期望,使学生依恋、信任和钦佩老师。这有利于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缩短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的心理距离,改善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激发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也为学生学好这门学科铺平了道路。
(1)经常带着真诚的微笑
把发自内心的微笑带进课堂,用善良的眼神覆盖所有的学生。这是对学生最直接的鼓励。世界上每个人都喜欢真诚的微笑,学生更喜欢。在老师的微笑鼓励下,学生更有可能对学习感兴趣。
(2)在教学中坚持鼓励和表扬为主
特别是不要歧视贫困生,要更加小心地爱护自己的自尊。在学校的大花园里,他们是学校的大花园,他们是学生。“受伤”树苗需要园丁的照顾才能茁壮成长。即使是成绩好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经常会有挫折、悲观、失望等负面情绪。因此,教师应该更加注意随时给学生“阳光”和“希望”,让他们觉得“只要我努力,我就能学好”。
(3)利用业余时间与学生聊天,谈心
在业余时间,学生的精神放松,师生的角色差异基本消失,是师生进行情感交流的好时机。业余时间的交谈可以让老师和学生更亲近。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情况,分批与学生交流情感,帮助学生分析自己,指出症结,指导学生科学学习。同时,我们还利用业余时间学到的具体信息,不断调整教学方法、策略和进度,效果相当好。在与学生的日常交流中,我们处处关心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爱的温暖。当学生遇到挫折时,他们主动帮助学生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怕失败。当他们跌倒时,他们会站起来再做。这样,老师真诚地奉献对学生的爱,就会在师生之间架起信任的桥梁,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二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习惯也是一种非智力因素,是人们后天自动开展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是一种自觉、主动、持久、稳定的行为方式。一旦习惯形成,就不容易改变。正如古人所说:“习惯成自然”。一旦人们有了某种习惯,有时他们不需要要求,即使他们能克服困难,他们也能主动做好事。可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初中是学生形成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耐心教育,反复训练,严格要求,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有目的地组织学生预览新课程是深化教学的基础。预览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措施。通过预览,学生可以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和关键句子。对于预览中不懂的知识,他们可以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仔细听老师的解释,有利于课堂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习惯
在课堂上,教师会有很多方法,通过一些课堂活动,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这些课堂活动,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必须发表意见,以扩大思维,提高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和自检的习惯
学生必须认真完成作业,独立完成,第一次完成作业,让学生通过作业,测试学习效果,完成作业,也应及时检查,这样的习惯对未来的学习很有帮助。
(4)培养学生课外阅读文章的习惯
课外阅读使学生能够接触到大量的文章,这是学生学好的有效途径。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求学生写阅读笔记,整理语言难点,整理好单词和句子。在阅读中,我们应该注意方法。首先,我们应该快速浏览文章。当我们遇到新单词时,我们不应该忙着查字典。我们应该继续阅读,了解文章的大意,然后根据意思和句子的意思猜出新单词的意思,然后查字典比较。事实证明,那些在考试中遥遥领先的学生往往是那些经常课外阅读的学生。课外阅读不仅没有耽误他们的课堂学习时间,而且极大地促进了他们的课堂学习,使他们的学习成绩提高得更快。
从20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来看,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入手,关爱学生,和谐师生感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