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教师更注重教学设计环节是否合理

我是一名有18年教学经验的语文老师。按理说,我对评课并不陌生。私下里,我很高兴听别人的教学。下课后,我可以“说三道四”而且有理有据。但只能是这样。“按理说”事实上,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按常理出牌的。仔细阅读了王小庆的《带着思想评课》一书后,尤其如此。这本书能让我深深体会到培根“阅读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这句话的现实意义。从那个评价案例中,我读到了一位对语文研究极其敏感细腻的王先生,一位唤醒教师专业尊严的王先生,一位持之以恒的王先生。

首先,令人惊叹的不是书的内容,而是王先生的身份。他实际上是一名著名的中学英语教师。这本书涉及的课程评价实际上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众所周知,在日常教学中,课本评价是教师的必要内容,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必要手段。然而,无论学校领导如何高度重视,普通教师的主观主动性仍然不够。许多教师不会评估课程,或者他们看得不够深刻。此外,语文教师评估语文教师的课程并不容易。然而,王先生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有勇气涉足语文领域(可见其广泛的知识),并在课堂观察中独树一帜“人”从视角审视课堂细节,简单挖掘课堂文化因素。单从这个角度来说,我真的很佩服,很佩服!更有甚者,在我读过的各种评课书籍中,王先生的书是我看了几页后停不下来的书。整体感觉很有趣,很有教育意义。

其次,最让人惊叹的是王老师对课堂教学异常奇特的评价角度。基于课堂教育现场,他从课堂教育现场出发,从“责任”“审美”和“文化”从三个角度探讨师生在课堂上的存在状态和价值追求,探索教育背景下人们的精神成长轨迹,摆脱简单地从教育教学的角度审视课堂的常见做法,使课堂评价文章具有思想张力,也为我们打开了文化意义上的视野。(摘自《用思想评价课程》的内容介绍)

联系我们身边实际工作中的评课,味道和效果都大不相同。同科老师聚在一起一个一个评论是正常的。至于这门课的优缺点,大部分老师只谈优点,但对缺点却隐瞒不清。有些人甚至在一起聊天。因为在他们心里,只要完成了学校布置的任务,听课,评课只是搞形式,摆姿势。想想我们的一些老师,一个学期听了很多课,但是大部分老师只是简单的记录了教学环节,课堂反映了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学生的课堂答案是否合理。更有甚者,有些老师只是把开设公开课的老师教案贴在课本上。教师评课方向不明确,教师更注重教学设计环节是否合理完整,教师课堂活动是否流畅有趣,很少关注甚至忽视学生的学习情况。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评课,根本无法提高教学质量。

反思我以前的教研评价,我觉得有很多问题:效率低,随意性大,往往评价不深入、不透彻、不到位,往往听得多,研究得少。这样,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指导和促进作用。现在想想自己有多幼稚,对老师有多不负责任。而且我们缺乏应有的理论培训,能力不足;非专业学科涉猎少,把握不够。幸运的是,有这样一个机会(同学们介绍了这本书《带着思想去评课》),王老师的书让我拓宽了思路,更新了思路,明确了方向。

在我看来,上课能力是一回事,研究能力是一回事,听评课能力是另一回事。有了上课和研究能力,我们就有了听评课的能力。在传统的听评课中,我们缺乏听评课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缺乏专业、专职、专业的听力人才。因此,在今后学习专业理论的基础上,要加强对听评课的研究和探索,特别是要学习各学科的专业知识,了解各学科的特点,掌握各学科的评价要求,从而在听评课中观察到位,渗透评价,引导有力,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所以,在我看来,有三点需要引起参评课的人考虑和注意:一是基于课堂“现场”,充分考虑时间、空间、资源等因素,不要做太多的类比或假设;二是充分考虑教师自己的个性,挖掘教师的好事,让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谈论存在的问题,最好有证据、有针对性、建设性地提出问题,讨论解决方案;第三,必须站得高,看得远,教育的目的必须明确,基于不同领域的理论(如审美理论、心理理论、教育理论),必须渗透到课堂上。

当然,除了态度的改变,我们最需要改变的是用业余的思维和方法来处理专业的事情。事实上,从表面上看,王先生正在评价小学名师的语文课程。事实上,他以语文课为载体观察生活,从人的角度审视课堂上的细节和故事,思考个人生活的存在。

总之,这本书的意义不在于王先生的评价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评价,而在于引起了我们足够的思考。他的初衷可能是传达一种基于“人”他自己的想法,而不仅仅是从教育的角度。他从盲目依恋和潜力中解放出来的思维方式最值得学习,尽管有一种思维方式“批评”品味,但以批评的态度,挖掘课堂上的文化因素,是别人没有想到的。因此,作为一名教师,看到这样的课本,我们可以从教育本身进行一些反思和分析。

我越来越觉得教育不仅需要努力,更需要智慧;我越来越觉得一个好老师不仅需要渊博的知识、热情,还需要专业知识和广阔的视野;我越来越觉得时代需要智慧教育,教师只能保持一种“不老”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全面推动教育发展,让教育更有活力、更新鲜!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