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以往的三维目标相比,当前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更注重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终身发展。地理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学情境,因此地理素养课堂的教学设计应以创造不同的教学情境为出发点,对教学情境的地理问题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在探索教学情境、解决地理情境问题的活动中,体验和感受地理学科的人地协调核心价值观,形成地理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的思维质量和能力,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一.创造情境——要有“生活味”
地理知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课堂教学情境选择贴近教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境材料,利用生活中的真实生活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够调查和解决实际问题。
地理课堂教学情境的创造大致可分为两个步骤:
第一步是收集情境材料,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做生活“有心人”善于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收集真实的生活情境材料,善于将地理知识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例如:说话“寒潮”自然灾害可以收集一些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关的地理现象:人们的着装指数图(如夹克).棉袄.羽绒服等。)或人体体感温度指数图(如有凉凉.冻脚.冻哭.冻傻.冻伤等等。这种情境材料对学生来说是新鲜而熟悉的,有着浓浓的情境材料“生活味”这种情境材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有利于学生探究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第二步,情境材料的选择必须满足以下几点:1。材料应相对于:“饱满”。材料的选择不仅仅是一张图片或一段文字材料,一旦使用,“戛然而止”的为情境而“情境”这将导致材料利用率低,不利于学生探索活动,最好提前收集更多相关材料,然后收集情境材料形成紧密围绕某一主题的材料链,便于教学情境主线设计,有利于课堂教学中学生探索活动的逐步发展,更有利于学生形成综合思维过程,甚至开展地理课堂实践活动;例如:“大气污染”一节可以选择这些材料(两张不同学生生活场景的照片;相应时间的天气预报空气质量数据;相关材料PM2.5PM10文字材料;空气污染物来源图和我国空气污染物主要来源图;人类呼吸器官过滤颗粒物或雾霾对人类的危害等。2.材料要“唯教是用”。情境材料不应该问来源,只要真正的学生熟悉或感兴趣可以选择,但必须精心选择完成教学目的,可以服务于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方便地理问题的设计,有利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例如:高一新课程“地貌”在教学过程中,一些老师选择了假期旅行时拍摄的冲积扇景观图和利用网络技术找到的冲积扇区域的遥感图。“鲜活”地理图像作为课堂教学的情境材料设计。
二.巧设问题-要有“地理味”
地理问题的设计必须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紧密围绕一定的地理教学内容,设计出具有地理学科特色的情境教学问题,即要有“地理味”。比如:在“大气污染”一节,选择两张大气能见度差异较大的图纸,可以设计以下问题:1。是什么影响了它们的大气能见度差异?(大气污染物)2。大气中的污染物从何而来?(污染源)3。影响当天空气质量差的因素有哪些?(影响大气污染的因素)……
情境问题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围绕情境材料,必须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密切相关,突出地理学科的特点,注重地理学科素养的培养,即“地理味”。
二是地理问题的设计必须注意地理劣构问题的设计。
所谓的地理劣质问题,只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必须使用地理知识来解决,或者学生必须通过独立探索或小组讨论来完成,而不是简单的书语再现,即问题必须有一定的思维价值。因此,地理问题的设计不仅要注意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设计成答案,直接从教科书中找到不需要思考的问题;注重学生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质量的形成,最好考虑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比如:在“大气污染”在第一节中,学生可以设计出这样一个问题从时间上看,你认为中国哪个季节的空气污染更严重?你的理由是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必须分析和探索这些污染物的产生是否会及时发生变化?变化特征是什么?地理劣质问题的另一个特点是,有些问题在分析和探索后可能没有明确的答案,可能有不同的矛盾观点;或者有些问题的答案可以从多个角度和因素考虑,答案可以是开放的。
第三,地理问题的设计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最好设计一组层次和梯度的地理问题,形成一个完整的问题链。问题链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逐步构建综合思维模式,获得更好的区域认知。例如:(主题)了解喀斯特地貌。
情况材料:泰国青年足球队(13人)进入清莱府北部森林公园溶岩洞穴进行探险,但因雨水上升被困。
设计问题链是:
Q1.足球队在探险过程中能看到哪些地貌?这些地貌属于哪种类型?如何描述景观特征?
Q2.为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于泰国北部?
Q3.喀斯特溶洞为何容易被困?
Q4.喀斯特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情境教学的问题设计可以说是我们教师每天必须面对的重点。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其教学奥秘,努力追求其教学意义,提高其教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