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

小学儿童处于身心与思想情感发展的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我们必须加强对其道德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指导,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在实现知识能力提高的同时,还能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使学生获得更为全面的发展。

首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在小学阶段,人们的思想意识、情绪、行为习惯和价值观的形成,所以,为避免学生的成长受到不利的影响,我们应在道德教育方面对他们进行引导,从而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行为习惯和价值观,从而使他们能得到社会的认同,并有效地融入社会,实现个人的理想发展[1],为社会的建设作出积极贡献。语言作为一门“文以载道”的学科,它既有语言文学的教学功能,又有十分突出的德育教育价值。对于学生道德素质的形成是十分有益的,因此,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道德教育的渗透,为保证和促进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德育教育价值。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

(一)深入挖掘教材文本的德育内涵。

初等语文教材经过精心筛选、编排,每篇课文都有针对性、有教学意义,其中的许多内容与道德教育有关,所以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学生、家长、学生、家长、学生应深入挖掘教材文本的德育内涵,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2]。

比如,在《五壮士狼牙山》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国家意识;在《国父》这一课的讲授中,要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在《妈妈的钞票》这一课的教学中,也可注重于培养学生体谅、孝敬父母;在《清湖明湖》这一课的教学中,能教导学生爱护大自然,要保护环境,进而培养他们良好的环保意识等。

(二)在情景教学中加强学生德育学习感悟。

为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效果,又为了加强学生道德学习的感召力,使学生形成更为深刻的道德认识,而良好的道德教育思想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教师可以将情景化教学法引入语文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相对真实的情景中体验、感受,并建构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

举例来说,在《爱迪生拯救母亲》、《地震中的父女》等文本的讲授中,教师可以根据文本中描述的情景和内容,创造相应的教学情景,使用相关道具将教室改造成相应的教学场景,并让学生在课堂中参与所学的人物角色。重现课文。这样,学生的体会与感受就会更深刻,它对家长的感情也会更深。

(三)丰富教学活动,提高学生道德修养。

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内容涉及相当广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可根据教学需要,适当扩展教学内容,辅以丰富的教学活动,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要提高教学效果,还十分有利于学生道德素质的形成[3]。

比如,教师可根据节庆主题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生中,这样能营造浓厚的节日气氛,提高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加深学生对节日文化的认识,二是可以使学生相应的道德素质得到提高。比如清明节、父亲节、母亲节、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等节日,老师可组织学生编排相应主题的文化娱乐活动、诗歌朗诵、歌曲演唱、小品表演、而书法作品展示等均可,让学生在节目的练习、表演、书法的创作中,逐步培养出相关的情感和意识,尊崇祖先、父母、党性、军队、爱国。

第四,在合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合作能力是道德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使学生更好地进行交流、与人合作、理解他人等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合作教学区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比如,在“北京过年”这一课的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分组一起学习,探索他们在春节中居住的地方有哪些风俗习惯,又有哪些最有趣、最期待的事情,并尝试通过书本、调查等方式,一起探讨春节的缘起等,这样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合作能力。

三,结语

除上述几点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多与学生沟通交流,这样才能更好地信任自己,这样更有利于语文教学和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