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将家校合作纳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目前,虽然人们已经就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达成了一定的共识,但在具体实践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合作提出了以下建议:


1. 加强合作理念是前提


北京师范大学郑日昌教授认为,对小学生心理发展影响最大的是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是家庭和学校的氛围,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理念和心理健康水平至关重要。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任务。可以说,教育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家长的素质,而家长素质所包含的许多成分是核心成分。


学校要营造良好的家校合作氛围,首先要培养教师,让所有教师明确合作的意义和目的,明白学校与家庭的合作是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是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利益。全体教职工要掌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要领,以积极的态度接受家长为合作伙伴,以家长为教育资源,让家长真正参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另一方面,学校要经常反思和评价已经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分析是否意味着拒绝家长参与学校教育。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态度和现有水平,不断纠正,消除所有不利于家校合作的学校内部障碍,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合作氛围。


此外,要注意捕捉家长在心理健康教育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划分类型,然后开设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与实际密切相关;组织专家与家长讨论,现场交流、互动、解决问题;向家长发放相关学习资料,推荐有针对性的书籍;请优秀家长介绍孩子的成长经历,因为榜样的吸引力和说服力最容易促进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产生隐性和明显的综合效果;学校有针对性、有计划地组织一些亲子互动的情境活动,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要组织者,让家长对孩子有新的认识,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观念,更积极地与学校合作。


2. 将家校合作纳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是促进家校合作的保障


要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学校必须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形成过程是协调建设的过程,是各要素协调、合作、互补的过程。众所周知,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系统工程,是学校、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一种巨大的教育资源。如果充分调动家庭力量,纳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地给予科学指导,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因为“如果家庭教育只有善良的愿望,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没有科学的教育方法,只会事半功倍,甚至适得其反。对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来说,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最高境界。所有的教育活动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是最广泛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是无限丰富多样的。然而,这些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如果各种积极因素能形成合力,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就会倍增。因此,学校要认识到,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应该是家校合作的过程,家校合作是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动力。


无论学校制定计划还是开展活动,都要充分考虑家庭因素,找到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点,自觉加强家校联系,思路一致,协调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在组织活动、引导学生自我实现、自我调节的自主建设过程中,要时刻与家庭保持联系,协调、沟通、理解、支持,充分发挥合力作用。同时,要把家校合作纳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作为评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的重要指标,制定具体的可操作评价规则,促进家校合作的发展。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