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思想上讲,管理是哲学的,从理论上讲是科学的,从操作上讲是艺术的。在当今社会,学校管理活动已经从经验走向科学,进而走向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一、校长是学校文化的经营者
1. 以人为本,营造闪耀人文精神的物质文化氛围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艺术不仅使人际关系、成人榜样和语言以及集体精心保持的各种传统教育,而且使物质和精神财富发挥教育作用,根据我们的观点,利用环境,利用学生创造的周围场景,教育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可以看出,环境对人的影响不容忽视。校园物质文化不仅影响学生的精神状态、心理状态、学习和生活质量和行为,而且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此,我校在走廊上设立了“学校日常规”和行为文化要求的标志专栏。学生们读着朗朗上口的文字,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和影响,有意识地把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一种内在的要求。
2. 兼顾理性,制定充满人文的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框架,可以促进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发展。校长管理制度文化应遵循以下四点:(1)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管理制度的设计应体现对人的关怀,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2)学校管理制度应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真正体现“群众”精神;(3)学校管理制度应体现尊重、关心、关爱的默默温暖;(4)坚决维护学校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3. 曲径通幽,营造和谐的精神文化氛围
作为一名校长,我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始建设学校的精神家园。首先,校长应该有一个清晰的学校文化观。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文化是管理者的文化;第二,校长应改变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范式,从人类生活世界和精神生活出发,将人文培养视为精神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第三,引导学生体验精神体验。作为校长,要为师生提供丰富的文化生活,通过丰富教师的人文素质,提高教师引导学生心理过程的能力,有效帮助学生进行精神体验;第四,改进德育模式。学校以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为德育的坚实基础,以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特征为德育核心,坚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德育文化,注重德育方法的科学性,循序渐进。
二、校长要做好学校管理的领导工作
学校工作要以教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常见、占用时间最多、涉及面最广、内容最广的活动之一。因此,校长要排除学校管理中的干扰,坚持青山,自始至终突出教学工作的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坚决反对课堂教学的随机性和形式化。例如,有些老师在课堂上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使得教学无法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新的想法,不要总是老一套。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推进研究性学习,建立新的教学关系和师生关系,大力倡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注重合作学习。为了注重课堂教学的主要渠道,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有效实施常规教学检查、质量检查、校本研究、骨干和课程改革典型教师培训、教师基本技能、各种教学活动和竞赛活动。
1.校长要有新的课程理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变化。校长必须走在这一变化的前列,领导新课程的改革。农村小学校长首先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树立新的教育目标,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管理方法,引导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改变教学方法,推动学习方法的转变,建立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新评价体系。
2.校长应加强学校管理中的教师教学创新
一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必须要求教师认真学习和理解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必须严格按照“八道教师道德”的要求:奉献、教学、无私奉献、大胆创新、勇于实践。二是加强教学研究和教育改革,以新课程培训、评价课程、新教师通关课程、展示课程、示范课程等形式开展听力、评价和改变活动,改变教育理念,真正改变教学方法。三是掌握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的应用,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准备课程,优化教学内容,优化课堂结构,优化教学方法,让农村儿童享受城市儿童最好的教育资源,接受最好的教育,最大限度地利用40分钟,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
3.校长要以情感感人
校长情绪化,必须走出办公室,进入教师的工作、生活、情感,了解教师,尊重教师,关心教师。尊重教师的个性,尊重教师的工作,尊重教师的合理需要。以对待学生的爱、耐心、细心和真诚对待教师,管理教师,教职员工,无论高低,无论亲密,不欺负弱点和恐惧,依靠权力而不是权力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