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设计
(1)角色扮演更生动
小学生希望通过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设计,有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挖掘学生的潜能。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很多课文都很有趣,可以通过游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体验作者的情感。比如在课文《蝌蚪找妈妈》中,老师可以带着道具扮演青蛙妈妈,学生可以扮演蝌蚪。老师扮演青蛙跳跃,孩子们扮演有尾巴的蝌蚪。当蝌蚪找到妈妈时,他们发现自己长出了大眼睛、绿衣服、四条腿和白肚子。通过游戏,学生们对青蛙的形状有了更深的了解,体会到了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从而实现知识的积累和情感的升华。
(2)创造竞争性游戏
陶行知先生说:“孩子的体力和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只有有了适当的营养,他们才能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否则他们的创造力就会被削弱甚至死亡。”小学生竞争的心理特点特别强,所以游戏不仅要有竞争力,还要有趣。语文教学一段时间后,老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接龙比赛等活动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多方面展示自己,让学生进步和提高。比如高年级学生可以进行成语接龙比赛,老师先说一个学过的成语,学生根据老师成语最后一个字的同音或同字的另一个成语。在游戏过程中,学生可以积极思考所学的成语,打破思维的局限,说出新颖的成语,更有利于成语的积累。通过猜谜,益智游戏让语文教学更有趣。
2、游戏化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
(1)与教材密切相关
所谓“游戏教学”,就是把“游戏”作为一种教学渠道,旨在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活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而不仅仅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在应用游戏教学时,要密切关注教材,根据教材设置符合学生需求的游戏,及时向学生传授游戏中的知识点,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实现教学目标的统一。
(二)学生主体
永远不要忘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负责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学习新技能。在设置游戏时,教师应考虑游戏的难度是否适应学生的语言水平,不超出学生能理解的知识范围,考虑游戏是否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中,如果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任务,教师不应该打破,而应该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直到学生最终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