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体现了一个民族自历史发展以来的语言、历史、习俗、精神和价值观,为民族的方向和发展指明了道路。传统文化不仅是民族的瑰宝,而且赋予民族发展力量,培养气质,塑造精神。汉语教学作为传统文化的核心载体,对明确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等道德观念,提高学生的精神认知具有重要意义。小学作为学生集中接触汉语教学的关键时期,对形成学生的学习意识和促进学生的良好习惯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积极推进小学汉语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学,树立学生的责任观念,使学生成为传统文化的积极继承者和发扬者。
有意识地渗透传统文化,营造丰富的文化学习氛围
传统文化是一个高度融合、内容丰富、概念复杂的定义,教师应意识到小学汉语教学渗透传统文化,不能进行专业理论教学,小学生具有自主意识不强、个性认知不完善的特点,小学生教学应有趣丰富,因此,小学汉语教师渗透传统文化应全面有趣渗透,逐步激发学生对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促进学生不断丰富基础文化知识信息,明确文化内涵的意义。教师要根据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因素,有意识地渗透传统文化,为学生营造丰富的文化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立文化丰富、传统文学、故事传说等传统文化兴趣小组,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积极参与。教师可以及时加入学生兴趣小组,与学生合作定制小组学习计划和主题,丰富学生传统文化信息储备;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开放阅读区,在阅读区放置丰富有趣的传统文化书籍,鼓励学生积极借阅。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带笔记本,引导学生及时摘录有趣的传统文化信息和写随笔。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意愿展示学生的笔记,并要求学生投票选出优秀的笔记,奖励学生。这样,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而优秀的传统文化环境,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为积极开展文化渗透教学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