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对小学生写作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首先,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心理保障,也让一些学生过于关注网络生活,远离现实,使他们在作文中过于注重细节的描述,而忽视了对材料的整体把握。文章没有生活,缺乏思想内涵,主题不深刻。网络不仅隐藏了用户的真实本身,也给了用户很大的不真实性。年轻的小学生很可能把网络中的世界等同于现实生活,这为他们了解社会、进入社会、沟通、正确培养人生观和世界观的价值观设置了障碍。
因此,在课堂写作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发挥引导作用,明确网络文化的优缺点,客观评价网络文化,告诉孩子哪些可以看,哪些可以学,哪些尽量不要看,不要学,让孩子至少在脑海中建立是非观。此外,教师应通过开展各种适合小学生认知实际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回归现实,学会冷静审视生活,关注现实,仔细观察,仔细体验,思考生活,逐步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样的指导可以让学生在开始学习写作时走上正轨,逐渐学会从更深层次挖掘材料,全面分析材料,文章将不再停留在表面层面。其次,虽然网络交流即时方便,可以唤起学生的写作欲望,但也可能使一些学生依赖网络,不再关注写作的思维过程。
写作教学从根本上讲是培养学生的心智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因此,教师在课堂写作教学中要注意唤起学生“认真态度、完美表达”的写作理念,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文章在任何时候都代表着自己的性格、意志和信念,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让学生用冷静理性的思维以认真的态度面对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无论材料来自生活还是网络,都要在写作中认真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投入真情实感表达。此外,教师要培养自身素质,丰富知识,提高教学水平,用正能量感染学生。教师最好自己写主题深刻、内涵丰富、语言优美、形式活泼的好文章,读给孩子听,激发孩子向名著学习、向老师学习的欲望,产生内在动力,从而真正爱上写作,提高写作水平和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