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教学内容
要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就要树立新的教材观,在理解教材写作意图、尊重教材重点难点的基础上,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内容要向学生的现实和生活开放,能够反映学生的不同需求,而不是教材的机械重复。要使教材成为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探索知识奥秘的工具,就要运用教材,使教材为学生的创新服务。
(1)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删除或重组。
例如,在“元、角、分的理解”课上,考虑到生活中很少使用分币,我们可以在教学中首先创造一个问题情境:“1元能买什么?”让学生“理解元”,知道1元=10角,然后“理解角”,最后“理解点”。
(2)丰富教学内容。
密切联系数学和生活,努力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况出发,适当选择和补充一些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材料,以激发学生对学习和创新的兴趣。增加一些灵活的教学内容,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创新提供空间。
(3)适当安排一些具体的实践活动。
数学知识来自实践,并应用于实践中。在教学中,要加强实践活动的内容。通过实践,抽象的数学知识不仅可以具体化,而且是培养学生个性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
(4)突破教材实践“理想化、标准化”的限制。设计实践应开放,培养学生的异性和原创性。
前面提到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但如果练习是唯一答案的标准化问题,学生如何创新呢?因此,我们应该对教科书中现有的练习和活动形式进行一些必要的改革,并适当地补充一些非常规和开放的问题。在教学中,学生可以提供一些数据来设计不同的问题,并自己回答。
简而言之,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过程中,班级管理、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家庭教育等是教师,特别是校长必须掌握的四个渠道,充分利用这些渠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校长和教师、师生、校内外合作、教师和家长可以使学生进入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广阔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