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策略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策略


1.注意评价主体和结构的变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新课程标准以人为本,要求我们尊重学生内心的情感需求,倡导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我评价和师生互我评价的评价体系。因此,课堂教学的评价结构应该是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传统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往往注重教师的评价。要改变这一现象,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将评价权还给学生,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更好地促进自我反思和发展。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评价,为学生提供发现、研究和探索的空间,为所有学生的发展和创造提供条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评价更为重要。以学生的相互评价为例,许多小学生只会欣赏自己,但对他人非常苛刻。他们只会抓住学生的缺点,很少从欣赏的角度找到学生的进步和亮点。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引导,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评价同伴的优点。当学生在课堂上成为主人时,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评估,并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这样一种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学生的主观学习主动性将得到充分调动。


2.认知评价也需要情感评价。课堂学习的任何方面都离不开知识体系,缺乏“知识”的载体,其他方面的能力也无从谈起。因此,在课堂评价中,要做到“知识评价不放松”。但课堂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场所,也是学生体验价值、陶冶情操的精神天堂。新思想下的评价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人的发展的核心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对学生的评价首先是对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进行评价。评价要满足孩子的内心需求。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不仅要简单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强调学生的形成功能和发展功能。课堂评价注重的不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而是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我意识的角度给予积极客观的评价。这种发自内心的鼓励有利于师生增进理解和沟通情感。


3.评价要适度,注意其激励欣赏功能。新课程标准语文教学提倡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反应积极,课堂气氛活跃,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和欣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然而,我们也可以看到,由于教师课堂评价规模的使用不当,导致课堂活跃但不清楚,听不懂,课堂效果不好的尴尬结果。新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和欣赏。为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一些课堂评价主要是鼓励。只要课堂回答问题,它们都是“很好”的、“正确”、“好”一般模糊评价。诚然,在课堂上坚持积极引导,注重鼓励学生,这本书没有错,但无论学生在课堂上回答如何,只有“好”、“你很棒”,甚至没有纠正学生的错误结论,只会导致课堂教学表面活泼,学生思维深度不够,头脑中的概念模糊,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导致肤浅的探索和处理。我们应该充分肯定学生课堂上闪耀的智慧火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激励和欣赏不能被滥用。对学生来说,过度的表扬和盲目的惩罚并不能起到积极的鼓励作用。


4.公平评价,突出主体,将评价标准分层。毫无疑问,评价的开放性有利于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但评价也需要有依据。由于遗传和生活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存在着多样化的不平衡。他们在认知方式、个性特征、学习习惯、生活特征、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也存在发展方向问题,这使得每个学生的发展过程和轨迹不同,发展目标也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如果我们用“一刀切”的标准来衡量所有的学生,就会使学习困难的学生难以接受,逐渐失去学习兴趣、自尊和自信。因此,我们的评价在承认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应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要求,正确判断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发展潜力,实施分层评价,在现有基础上确定不同的“最近发展区”目标,让每个学生“跳”可以摘水果。


总之,无论小学语文课堂评价采用哪种方式,都要注意每个学生的感受,注重激励,让每一次评价都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情实意和实事求是。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评价才能真正科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热门期刊